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种子发芽是什么变化

时间:2025-02-20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16评论:0

种子发芽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转变,具体如下:
形态变化

  • 吸胀:种子浸于水中或落到潮湿的土壤中,其内的亲水性物质便吸引水分子,使种子体积迅速增大(有时可增大1倍以上)。吸胀开始时吸水较快,以后逐渐减慢。
  • 萌动:吸胀后,种皮变软,种子的呼吸作用增强,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种子内的贮藏物质开始分解转化,胚细胞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当胚根突破种皮时,标志着种子开始萌动,这一阶段也被称为“露白”。
  • 发芽:胚根继续生长,形成主根,随后胚轴也开始伸长,将胚芽推出土壤表面。胚芽逐渐发育成茎和叶,子叶出土或留土,最终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幼苗。

生理生化变化
  • 水分变化:种子发芽过程中,水分含量会显著增加。吸胀阶段种子大量吸水,使种子中的贮藏物质得以溶解和运输,为胚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随着种子的萌发,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水分参与各种生化反应,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
  • 呼吸作用:种子在休眠状态时,呼吸作用很弱。随着吸胀和萌动,呼吸作用迅速增强,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种子通过有氧呼吸将贮藏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用于胚细胞的分裂、生长和物质的合成等生理过程。
  • 酶的活化与合成:种子发芽过程中,多种酶被活化或重新合成。如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等,这些酶促反应为胚的生长提供了可利用的营养物质。
  • 激素变化:种子中的激素在发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例如,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它可以诱导α-淀粉酶等水解酶的合成,促进贮藏物质的分解;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有利于胚的生长和发育;脱落酸则通常抑制种子萌发,在种子成熟和休眠过程中含量较高,而在种子萌发时,其含量会逐渐降低。

种子发芽是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转变为活跃的生长状态,从单一的种子结构转变为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幼苗的过程,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