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树的栽培技术
枸杞子树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地与整地
- 选地:枸杞子树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轻壤土或沙壤土为宜。选择地势平坦、阳光充足、灌溉方便的地块,同时要保证所选地块远离污染源,如工厂、公路等,以确保枸杞子的品质。
- 整地:在种植前要进行深耕整地,深度一般在25-30厘米左右,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深耕后要及时耙平,使土壤细碎、疏松,并根据地形和灌溉条件做畦,畦宽一般为1.5-2米,长度根据地块而定。
繁殖方法
- 种子繁殖
- 采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在果实成熟时采集果实。将采集的果实洗净,晾干后搓揉,使种子与果肉分离,然后将种子筛出,晾干备用。
- 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与湿沙按1:3的比例混合,放在温暖处催芽,每天翻动1-2次,保持湿润,待有3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 播种:一般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条播行距为20-30厘米,沟深1-1.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厘米左右,轻轻镇压后浇水。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覆土1厘米左右,然后覆盖地膜或草帘保湿。
- 扦插繁殖
- 插条选择:在春季树液流动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直径为0.5-1厘米的一年生枝条,剪成15-20厘米长的插条,上端剪成平口,下端剪成斜口。
- 插条处理:将插条下端放入50-100毫克/升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12-24小时,以促进生根。
- 扦插: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0厘米进行扦插,插条入土深度为插条长度的2/3,插后压实土壤,浇透水,并覆盖地膜或草帘保湿。
田间管理
- 间苗与定苗:种子繁殖的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拔除过密、瘦弱和有病虫的幼苗。当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株距一般为15-20厘米。
- 中耕除草:生长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4次。中耕深度以5-10厘米为宜,以疏松土壤,减少杂草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同时还能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 施肥
- 基肥:在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深耕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饼肥等,一般每亩施用量为3000-5000公斤。
- 追肥:在生长季节要根据树体生长情况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在5月上旬和6月中旬各追施一次尿素,每亩用量为10-15公斤,7月中旬追施一次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每亩用量为5-10公斤。
- 灌溉与排水:枸杞子树耐旱怕涝,在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积水。在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果园积水造成根系腐烂。
整形修剪
- 幼树整形:在定植后当年,在主干高60-80厘米处定干,选留3-4个分布均匀、生长健壮的侧枝作为主枝,主枝与主干的夹角为45-60度。第二年在主枝上选留2-3个侧枝,培养成结果枝组。经过2-3年的整形,使树体形成自然开心形或疏散分层形。
- 成年树修剪:主要是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保持树体的平衡和通风透光。在冬季修剪时,要疏除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枯枝和病虫害枝等,同时对结果枝进行短截,保留3-5个芽,以促进新梢的生长和结果。在夏季修剪时,要及时抹除主干和主枝上的萌蘖,疏除过密的新梢和徒长枝,对生长旺盛的新梢进行摘心,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
- 枸杞黑果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叶片和嫩枝。防治方法: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冬季清园,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在发病初期,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 枸杞根腐病:主要危害根系,导致根系腐烂,植株生长衰弱。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避免连作;选用无病苗木进行栽植;加强果园排水,避免积水;在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进行灌根防治。
- 虫害防治
- 枸杞蚜虫:主要危害嫩梢、叶片和花蕾,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生长受阻。防治方法: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在发生初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1500-2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 枸杞木虱: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叶片汁液,导致叶片枯黄、脱落。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刮除树干上的翘皮和裂缝,减少越冬成虫;在若虫孵化盛期,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