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技巧

常见蕨类植物有哪些

时间:2025-02-20作者:admin分类:养花技巧浏览:14评论:0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铁线蕨、肾蕨、桫椤、鹿角蕨等,以下是关于它们的详细介绍:

  1. 铁线蕨
    • 科属:铁线蕨科铁线蕨属。
    •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5-40厘米。根状茎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片卵状三角形,薄草质,长10-25厘米,宽8-16厘米,中部以下多为二回羽状,中部以上为一回奇数羽状;羽片互生,斜向上,有柄,基部一对较大,长4-8厘米,宽2.5-4厘米,长圆状卵形,圆钝头,一回羽状或二回羽裂;小羽片斜扇形,基部楔形,上缘圆形,有浅钝齿,不育裂片先端钝圆形,具阔三角形的小锯齿或具啮蚀状的小齿;能育裂片先端截形、直或略下陷,全缘或两侧具有啮蚀状的小齿,两侧全缘,基部渐狭成偏斜的阔楔形;叶脉多回二歧分叉,直达边缘,两面均明显。叶柄长5-20厘米,栗黑色,有光泽,基部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光滑,叶片卵状三角形,长10-25厘米,宽8-16厘米,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片狭线形,顶端钝,全缘。
    • 生长习性:世界广布,产于中国四川、云南等地,生于海拔100-2800米的石灰岩上或岩壁上。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较耐热、不耐寒,生长适温18-30℃,喜疏松、肥沃和含石灰质的沙质壤土。

  2. 肾蕨
    • 科属:肾蕨科肾蕨属。
    •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60厘米。根状茎直立,被蓬松的淡棕色长钻形鳞片,下部有粗铁丝状的匍匐茎向四方横展,匍匐茎棕褐色,粗约1毫米,长达30厘米,不分枝,疏被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须根;匍匐茎上生有近圆形的块茎,直径1-1.5厘米,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叶簇生,柄长6-11厘米,粗2-3毫米,暗褐色,略有光泽,上面有纵沟,下面圆形,密被淡棕色线形鳞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0-55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尖,叶轴两侧被纤维状鳞片,一回羽状,羽状多数,约45-120对,互生,常密集而呈覆瓦状排列,披针形,中部的一般长约2厘米,宽6-7毫米,先端钝圆或有时为急尖头,基部心脏形,通常不对称,下侧为圆楔形或圆形,上侧为三角状耳形,几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缘有疏浅的钝锯齿,向基部的羽片渐短,常变为卵状三角形,长不及1厘米。叶脉明显,侧脉纤细,自主脉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小脉直达叶边附近,顶端具纺锤形水囊。叶草质,干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肾形,少有为圆肾形或近圆形,长1.5毫米,宽不及1毫米,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从叶边至主脉的1/3处;囊群盖肾形,褐棕色,边缘色较淡,无毛。
    • 生长习性: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中国东南各省都有。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不耐严寒却又怕暑,避免阳光直射,喜腐殖质含量高、排水好的微碱性土壤。

  3. 桫椤
    • 科属:桫椤科桫椤属。
    • 形态特征:树形蕨类植物,高1-6米,主干高1-3米,胸径10-20厘米。叶片三回羽状深裂,长1-3米,生于茎顶,幼叶拳卷。茎干直立,通常不分枝,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叶片大,长矩圆形,长1-2米,宽0.4-1.5米;羽片17-20对,互生,长矩圆形,长0.3-0.8米,宽0.1-0.2米;小羽片18-20对,互生,披针形,长10-18毫米,宽3-6毫米,先端渐尖而具长尾,基部宽楔形,无柄或具短柄,羽状深裂;裂片18-20对,斜展,基部裂片稍缩短,窄披针形,长6-8毫米,宽1.5-2毫米,先端渐尖,边缘有疏锯齿,无侧脉,单一或为分叉。叶脉在裂片上羽状分裂,基部下侧小脉出自中脉的基部;叶纸质,干后绿色。
    • 生长习性:产于中国华东南部、西南南部及华南地区,在日本、南亚及东南亚等国外地区也有分布。喜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一般生长在260-1600米的山地溪傍或疏林中。

  4. 鹿角蕨
    • 科属:鹿角蕨科鹿角蕨属。
    • 形态特征: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叶二型,基生叶贴生于树干上,能育叶3-5次不规则叉裂成鹿角状。营养叶较小,呈圆形、椭圆形或扇形,密贴于附生物之上,无柄,基部心脏形,全缘或波状,叶脉不明显,淡绿色至灰白色,革质,宿存,被有细毛;孢子叶形似梅花鹿角,叶面密被毛绒,新生时为嫩绿色,成熟时转为浅褐色,直立,伸展,长达40厘米,分裂成不等大的3-5枚主裂片,再次分裂成狭裂片,裂片全缘,先端钝圆,主脉两面隆起,明显,次脉及网脉不明显。孢子囊散生于主裂片第一次分叉的凹缺处以下,近基部的主脉两侧,初时绿色,后变黄色,密被细毛。孢子绿色。
    • 生长习性:原产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的热带、亚热带雨林中,中国云南有分布。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不耐寒,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基质中。

  5. 峨眉耳蕨
    • 科属:鳞毛蕨科耳蕨属。
    •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0-60厘米。根茎短而斜升,顶端密被鳞片;叶簇生禾杆色,叶柄初密被贴生小鳞片,后鳞片脱落而稀疏,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宽披针形,基部浅心形,三至四回羽状细裂,平展或略向上斜展,下部几对略短并反折,宽披针形;孢子囊群着生末回裂片上部小脉顶端。
    • 生长习性:分布于中国四川南部和东南部、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及东南部,常生于海拔750-1750米的石灰岩地区山谷溪沟边阴湿处石上及岩洞洞壁上。

  6. 截基盾蕨
    • 科属:水龙骨科盾蕨属。
    • 形态特征:土生中型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36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疏被片鳞片;鳞片卵形,渐尖头,淡棕色,质薄而透明。叶远生;叶柄纤细,灰禾秆色,光滑;叶片长卵状三角形,尖渐头,基部楔形,稍内弯,全缘,新鲜时侧脉间叶肉呈淡黄色,上面光滑,下面沿主脉两侧疏生褐色,透明的卵状披针形小鳞片;鳞片边缘有长刺突起。侧脉明显,近平展,孢子囊群小,圆形,每对侧脉有一行,远分开。
    • 生长习性:分布于中国贵州、广西、湖南,生长在海拔1500米的荫湿的石灰岩缝中。

  7. 毛蕨
    • 科属:金星蕨科毛蕨属。
    •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长而横走,顶部被灰白色长毛及棕色鳞片;叶疏生,叶基部黑褐色,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侧生中部羽片近线状披针形,裂片三角形;叶脉下面明显,叶近革质,孢子囊群生于侧脉中部,羽轴两侧有不育带;囊群盖疏生柔毛,淡棕色,成熟时隐没囊群中。
    • 生长习性:产于中国台湾、福建、海南、广东、香港、广西、江西,也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向北经日本至韩国。常生长于山谷溪旁湿地、海拔达200-380米处,喜好种植在向阳的山坡处或疏林下。

  8. 凤尾蕨
    • 科属:凤尾蕨科凤尾蕨属。
    • 形态特征: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叶边仅有矮小锯齿,叶干后纸质,绿色或灰绿色,无毛。叶片一回羽状,羽片对生,无柄,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侧脉单一或分叉,直达叶边。孢子囊群线形,生于羽片边缘的边脉上,连续或间断,囊群盖膜质,灰白色,全缘,宿存。
    • 生长习性:原产于北美,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喜温暖、潮湿、半阴、较耐寒、要求腐殖质含量丰富、排水良好的壤土。

  9. 水蕨
    • 科属:凤尾蕨科水蕨属。
    • 形态特征:植株幼嫩时呈绿色,多汁,柔软,高可达7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粗根生于淤泥。叶簇生,二型,不育叶的柄长3-4厘米,叶片阔三角形,长6-15厘米,宽4-10厘米,二至四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宽3-5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主脉两侧的小脉联结成网,无内藏小脉;能育叶的柄长4-8厘米,叶片2-3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条形,长3-5厘米,宽约1毫米,角果状,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主脉两侧的小脉联结成网,无内藏小脉,边缘强度反卷达主脉,形成荚果状,幼时绿色,成熟时深褐色。
    • 生长习性:分布于中国广东、台湾、福建、江西、浙江、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广西、云南等省区,也广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各地,日本也产。

  10. 巢蕨
    • 科属:铁角蕨科铁角蕨属。
    • 形态特征:中型附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1.2米。根状茎直立,深棕色;叶簇生,叶柄呈浅禾秆色,叶片呈阔披针形,干后灰绿色,两面均无毛;孢子囊群呈线形,生于小脉的上侧;囊群盖呈线形,浅棕色。植物巢蕨
    • 生长习性: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海南、云南和台湾等地区。喜高温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强光;不耐寒,喜高空气湿度,不耐旱。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