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资料有哪些
以下是关于爬山虎的详细资料:
基本信息
- 学名: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
- 别名: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爬墙虎、地锦、飞天蜈蚣、假葡萄藤等。
- 科属:葡萄科地锦属(也有分类体系将其归为爬山虎属)
- 植物类型: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形态特征
- 枝:小枝呈圆柱形,几乎无毛或微被疏柔毛,老枝无木栓翅。卷须与叶对生,幼年期的卷须顶端膨胀至圆珠形,遇到附着物时扩大为吸盘,吸盘发达,固着力强。
- 叶:通常为单叶,呈三裂状,长4.5-17厘米,宽4-16厘米,顶端裂片急尖,叶基部呈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无毛,呈绿色,下面呈浅绿色无毛或中脉上疏生短柔毛。叶柄长4-12厘米,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 花:夏季开花,花较小,呈黄绿色,为两性花,多雌雄同株。花序生于短枝上,基部分枝,形成多歧聚伞花序,长2.5-12.5厘米。
- 果实:秋季结果,果实呈紫黑色,球形,直径1-1.5厘米,内有种子1-3颗。
- 种子:倒卵圆形,顶部为圆形,基部锐尖成短喙。
生长习性
- 光照:适应性强,喜阴湿环境,但也不怕强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也能正常生长。
- 温度:耐寒、耐旱、耐贫瘠,具有广泛的气候适应性,能在-23-50℃的温度条件下生长。
- 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最适生长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但在地层极其贫瘠的地方也可生长。
- 攀缘能力: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攀爬能力,能够在各种平滑、垂直、倾斜的表面上生长,如树干、陡峭的石壁、屋墙、窗户等。
分布范围
- 世界分布:原产于亚洲东部、喜马拉雅山区以及北美洲,现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国。
- 中国分布: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多见于海拔150-1200米的山崖边的石壁或是灌丛中。
繁殖方式
- 播种繁殖: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种子,次年春季3月份播种。提前浸泡在温水中两天,晾干后以两份沙一份种子的比例进行混合,放在向阳处,时常喷水保湿,20天后可进行播种,温度较低的话,播种后可覆盖一层薄膜保湿。
- 扦插繁殖:可采取硬枝扦插或嫩枝扦插的方法。硬枝扦插一般在春季3-4月进行,嫩枝扦插一般选择在夏秋两季进行,选用带有叶子的枝条进行扦插,插后需要浇水养护,成活率较高。
- 压条繁殖:一般采用波浪状压条法,在湿润的雨季进行繁殖,秋季即可移栽。
主要价值
- 观赏价值:爬山虎是良好的垂直绿化植物,入秋后叶子可变成红色或橘黄色,色彩鲜艳,常攀援于庭院的墙壁、桥头的石壁等处,能为建筑物增添美感。植物秋季爬山虎
- 生态价值:能够沿着陡峭或光滑的岩石攀援而上,对荒山的水土保持作用较高,在荒山、荒沟绿化改造初期可作为先锋植物进行种植。
- 经济价值:叶子中含有矢车菊素,种子含油率高达28%,油中含有软脂酸、硬脂酸、棕榈酸等物质,具有潜在的经济开发价值。此外,果实中含糖,有酸味,可用于酿造果酒。
- 药用价值:藤或根能入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湿、中风、偏头痛、跌打损伤、产后血瘀、腹生结块等病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