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石斛和密花石斛
你可能想说的是“流苏石斛”和“密花石斛”,或者是一些商品名中带有“法式”的石斛品种如“红法式石斛(铁皮石斛)”等与密花石斛的相关内容,以下从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分布范围、主要价值等方面为你介绍红法式石斛(铁皮石斛)和密花石斛以及流苏石斛和密花石斛的区别:
红法式石斛(铁皮石斛)和密花石斛
- 形态特征
- 红法式石斛(铁皮石斛):茎直立,圆柱形,不分枝,具多节,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黄绿色,萼片和花瓣长圆状披针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先端急尖,不裂或不明显3裂,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多少波状。
- 密花石斛:茎粗壮,通常棒状或纺锤形,长25-40厘米,粗达2厘米,下部常收狭为细圆柱形,不分枝,具数个节和4个纵棱。叶常3-4枚,近顶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不下延为抱茎的鞘。总状花序从去年或2年生具叶的茎上端发出,下垂,密生许多花,花开展,萼片和花瓣淡黄色,花瓣近圆形,基部收狭为短爪,中部以上边缘具啮齿,具3条主脉和许多支脉;唇瓣金黄色,圆状菱形,上面和下面的中部以上密被短绒毛。
- 生长习性
- 红法式石斛(铁皮石斛):喜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1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亚热带深山老林中生长为佳,对土肥要求不甚严格,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生长,有的也生长于石缝中。
- 密花石斛:喜欢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相对湿度为60%以上,对土肥要求也不高,多附生于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也可生长于石缝中。
- 分布范围
- 红法式石斛(铁皮石斛):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福建、云南等省份。
- 密花石斛: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北部、海南、广西和西藏东南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等。
- 主要价值
- 红法式石斛(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润肺益肾、生津养胃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等病症。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铁皮石斛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 密花石斛: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滋阴清热、益胃生津等功效。同时,由于其花朵密集,花色娇艳美丽,观赏价值很高,适宜分栽或作吊挂植物,供室内装饰。
流苏石斛和密花石斛
- 形态特征
- 流苏石斛:茎粗壮,斜立或下垂,质地硬,圆柱形或有时基部上方稍呈纺锤形,长50-100厘米,粗8-12毫米,不分枝,具多数节,干后淡黄色或淡黄褐色,节间长3.5-4.8厘米,具多数纵槽。叶二列,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5.5厘米,宽2-3.6厘米,先端急尖,有时稍2裂,基部具紧抱于茎的革质鞘。总状花序长5-15厘米,疏生6-12朵花,花金黄色,质地薄,开展,稍具香气;花瓣长圆状椭圆形,长1.2-1.9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边缘微啮齿状,具5条脉;唇瓣比萼片和花瓣的颜色深,近圆形,长15-20毫米,基部两侧具紫红色条纹并且收狭为长约3毫米的爪,边缘具复流苏,唇盘具1个新月形横生的深紫色斑块,上面密布短绒毛。
- 密花石斛:前面已有介绍,其茎通常棒状或纺锤形,具明显的4个纵棱,叶近顶生,花淡黄色,唇瓣金黄色,圆状菱形。
- 生长习性
- 流苏石斛:生长于海拔600-1700米的山地密林中树干上或山谷阴湿岩石上,也喜欢温暖潮湿、半阴半阳的环境,对环境湿度和温度要求较高,耐寒性较差。
- 密花石斛:与流苏石斛类似,但密花石斛更倾向于生长在海拔420-10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树干上或山谷岩石上。
- 分布范围
- 流苏石斛:分布于中国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分布。
- 密花石斛:前面已提及,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北部、海南、广西和西藏东南部以及国外的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等。
- 主要价值
- 流苏石斛:具有药用价值,可用于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花朵形态独特,花色艳丽。
- 密花石斛:如前文所述,有药用和观赏双重价值。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