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种木本油料植物
以下是十二种木本油料植物:
- 毛叶山桐子:大风子科毛叶山桐子属,又名水冬瓜、山梧桐、油葡萄等。植株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挂果快,产量高,果实含油率高且耐储藏、易加工。果肉含油率达40%-43.6%,种子含油率达25%-29%,全果含油率32%-38%,精炼率为85%,亚油酸含量达60%-80%,被誉为“树上油库”。植物毛叶山桐子
- 油茶: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树高一般为2-4m,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种子含油30%以上,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还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同时,油茶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抗污染能力极强。
- 长柄扁桃:蔷薇目蔷薇科植物,又名长梗扁桃、柄扁桃、野樱桃,为灌木。主要分布于陕西北部毛乌素沙地及内蒙古、河北、新疆、宁夏等地区。种仁含油48%-56%,出油率平均可达46%,长柄扁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达96%-98%,居所有植物油榜首,其中油酸含量高于70%,亚油酸含量高于26%,并富含维生素E。
- 核桃:胡桃科植物,又称胡桃、羌桃,是国内外栽培最为广泛的一种落叶乔木,一般树高10-20米,最高可达30米以上,寿命长达一二百年,最长可达500年以上。核桃的油脂含量高达65%-70%,居所有木本油料之首,有“树上油库”的美誉,核桃油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 杜仲:杜仲科植物,又名胶木,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是中国的特有种。杜仲的种子含油率较高,杜仲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树干通直,树冠圆头形至圆锥形,树形优美,根系发达,固土力强,耐干旱瘠薄,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 油用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籽含油率在22%左右,牡丹籽油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这些都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须通过饮食摄入的脂肪酸,具有减缓衰老、滋养皮肤、消炎降糖等作用。
- 元宝枫: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0米以上。元宝枫种仁含油率为48%-5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同时,元宝枫木材坚硬,纹理美观,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其树形优美,也是很好的观赏树种。
- 翅果油树: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是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翅果油树的种子含油率较高,一般在45%-50%左右,油质优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此外,翅果油树还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生态树种。
- 光皮梾木:山茱萸科梾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8-10米。光皮梾木的果实含油率较高,一般在30%-40%左右,种子含油率可达25%-30%,其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料。同时,光皮梾木还具有观赏价值,其树皮光滑,呈白色或灰色,枝叶茂密,是一种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
- 文冠果:无患子科文冠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冠伞型,高达五余米。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种子含油率在30.4%-47%左右,种仁含油量高达66.39%,远远高于大豆和花生等油料作物,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4%,亚油酸占36.9%,油酸占57.6%,高于核桃油、茶油和橄榄油。
- 盐肤木:漆树科盐肤木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可达2-10米。盐肤木的种子含油率在20%-30%左右,其油脂可用于食用、工业等方面。此外,盐肤木的叶子还可以作为五倍子蚜虫的寄主植物,生产五倍子,五倍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中药材。
- 油橄榄: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高可达10-20米。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果实含有大量的橄榄油,橄榄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酚类化合物、角鲨烯、维生素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血压、血脂等功效,享有“飘香的软黄金”之称。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