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具体如下:
环境条件
- 适宜的温度:不同植物的种子萌发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常见植物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在15℃-30℃之间。比如,水稻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5℃,而小麦种子在15℃-20℃时萌发较为适宜。这是因为温度会影响种子内部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促进种子内的物质转化和生理过程,从而利于种子萌发。
- 一定的水分:种子只有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使种皮膨胀、软化,氧气才容易进入,呼吸作用才能增强,种子内的营养物质才能被分解并转运到胚,供胚发育利用。例如,豆类种子在萌发时需要吸收自身重量1-1.5倍的水分。
- 充足的氧气:种子萌发时要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来进行有氧呼吸,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如果氧气不足,种子可能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等有害物质,对种子造成伤害,影响萌发。例如,在播种时,如果土壤过于紧实,透气性差,种子就可能因缺氧而不能正常萌发。
- 其他条件:有些种子的萌发还受光照、土壤酸碱度等条件的影响。比如,烟草、莴苣的种子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萌发,而苋菜的种子在黑暗中更容易萌发。土壤的酸碱度也会影响种子对矿物质元素的吸收,进而影响萌发,大多数种子在pH值为6.5-7.5的土壤中更易萌发。
自身条件
- 具有完整的胚: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只有胚完整,种子才能在适宜条件下发育成幼苗。例如,在种子加工或储存过程中,如果胚受到损伤,种子就很难萌发。
- 具有生活力的胚:种子的胚必须是有生命力的,才能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完成萌发过程。有些种子可能因为储存时间过长、储存条件不当等原因,导致胚失去生活力,从而不能萌发。
- 种子已度过休眠期:许多植物的种子在成熟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才能萌发。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机制,有利于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萌发。比如,苹果、桃等果树的种子需要经过低温层积处理,打破休眠后才能正常萌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