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
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种子自身的内在条件,具体如下:
环境条件
- 适宜的温度:不同植物的种子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大多数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在15℃-30℃之间。比如,水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8℃-32℃,而郁金香种子则需要在5℃-10℃的低温环境下才能顺利发芽。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过高可能会使种子内的酶失去活性,过低则会使种子进入休眠状态或遭受冻害。
- 充足的水分: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之一。种子在吸收足够的水分后,会使种皮膨胀、软化,氧气容易进入,从而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得以分解和转化,为胚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一般种子需要吸收其自身重量25%-50%的水分才能发芽,例如豆类种子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而小麦种子吸水量达到自身重量的45%左右即可发芽。
- 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时需要进行有氧呼吸,以提供能量支持胚的生长和发育。如果氧气不足,种子的呼吸作用就会受到抑制,导致发芽困难甚至死亡。例如,在播种时如果覆土过厚或土壤过于紧实,就会使种子缺氧,影响发芽率。一般来说,种子周围的空气中氧气含量在10%以上时,才能正常发芽。
- 合适的光照:有些种子需要光照才能发芽,称为需光种子,如烟草、莴苣等;而有些种子在黑暗中才能更好地发芽,称为嫌光种子,如苋菜、洋葱等。还有一些种子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能发芽,如小麦、玉米等。光照主要通过影响种子内的激素平衡和酶的活性来影响发芽。
种子自身条件
- 具有完整的胚: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只有胚完整且没有受到损伤或病害,种子才能正常发芽。如果胚受到破坏,如在收获、储存或加工过程中受损,种子就无法萌发。
- 具有生活力:种子必须具有生活力,即种子内的细胞必须是活的,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和生理活动。有些种子可能因为储存时间过长、储存条件不当等原因而失去生活力,即使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发芽。一般来说,新收获的种子生活力较强,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生活力会逐渐下降。
- 解除休眠:许多种子在成熟后会进入休眠状态,这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机制,以避免在不适宜的季节发芽。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很多,如种皮坚硬、不透水透气,胚未完全成熟,种子内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等。只有当这些导致休眠的因素被解除后,种子才能发芽。例如,有些种子需要经过低温层积处理,有些需要经过光照或化学物质处理等,才能打破休眠。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