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怎样播种种子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植物蒲公英
以下是蒲公英播种种子的具体步骤:
种子采集与处理
- 种子采集:在蒲公英花盘的外壳变为黄绿色、种子变为褐色时进行采收,避免等花盘裂开后再收,以防种子飞散。采种时要选择叶片肥大、叶多色绿、锯齿较深、根茎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株。
- 种子处理:
- 浸泡:将采集或购买的种子放入温水中浸泡,时间约为6-8小时,让种子充分吸水膨胀,这样有利于种子发芽。
- 消毒:浸泡后的种子捞出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0-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即可播种。
播种前准备
- 土壤选择:蒲公英喜欢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可以选择营养丰富、肥沃的砂质土壤,如果有条件,可以添加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 土壤消毒:为了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可以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方法是将土壤倒入大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10分钟,然后倒掉溶液,再用清水冲洗土壤。
- 整地施肥:将选好的土地进行深耕翻耙,使土壤疏松,同时施入适量的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等,以提供蒲公英生长所需的养分。然后将土地整平,做成宽1-1.2米的畦,畦面要平整,以便于播种和管理。
播种
- 播期:在土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播种。露地栽培通常在4月播种,棚室栽培通常在10月播种。
- 播种方法:
- 条播:在畦上开浅沟,沟距10厘米、宽10厘米,踏实浇透水。将种子掺细沙,拌均匀后可撒播于沟内,覆土2-3厘米。
- 撒播:直接平播漫撒,播后用微喷浇透水,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播后管理
- 浇水:播种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要注意不要过量浇水,以免导致土壤积水,影响蒲公英的生长。
- 温度管理:蒲公英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8℃,温度过高叶片会变得粗大,植株易老化,纤维增粗,食用品质变差。棚室栽培的蒲公英棚内温度控制在白天15-22℃,夜间10-12℃,可通过烧炉子、早晚盖草苫保温、打开通风口、遮阴等措施来调节温度。
- 间苗定苗:蒲公英地上植株叶片大,管理要充分考虑植株生长有一定的空间,不可贪密恋苗,影响生长。间苗一般分3次进行,分别在2-3片真叶期、5-6片真叶期、7-9片真叶期,间下的幼苗可以直接上市出售,最后按株距5厘米、行距10厘米定苗。
- 病虫害防治:蒲公英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很少发生病害。但棚室栽培若管理不善,也会发生根腐病、白锈病、霜霉病等,可均匀喷施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可通过悬挂涂有机油的黄板进行诱杀或用烟剂(主要是温室栽培采用)进行熏蒸,实现绿色或无公害栽培,提高蔬菜品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