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和皂角刺的区别
皂荚和皂角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区别:
- 来源与形态
- 皂荚:是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呈扁平的豆荚状,长12-37厘米,宽2-4厘米,两面鼓起,果瓣革质,褐棕或红褐色,常被白色粉霜,内含多颗种子。植物皂荚果实
- 皂角刺:是皂荚树的棘刺,为主刺和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圆锥形,长3-15厘米或更长,直径0.3-1厘米,分枝刺长1-6厘米,刺端锐尖,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植物皂角刺
- 化学成分
- 皂荚:主要成分包括三萜皂苷、黄酮类、酚类、氨基酸、甾体类等,其中三萜皂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如皂荚苷、皂荚毒素等,还含有一定量的多糖、油脂等。
- 皂角刺:含有黄酮、氨基酸、香豆素及其苷、甾醇、三萜、还原糖、三萜皂苷等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物质。
- 功效主治
- 皂荚:有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顽痰阻肺所致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喘促等病症,还可用于中风、癫痫、喉痹等疾病的治疗。
- 皂角刺:主要功效为消肿托毒、排脓、杀虫,常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等,现代研究还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炎、抗凝血等作用。
- 临床应用
- 皂荚: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于顽痰阻滞者,也可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昏迷、牙关紧闭等实证,还可用于治疗便秘等病症。
- 皂角刺:常用于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如疖、痈、蜂窝织炎等,也可用于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疾病,还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属风湿痹阻者。
-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 皂荚:一般入丸、散剂,内服剂量为1-1.5克,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调敷患处。由于其性烈,体虚及孕妇、咯血者禁服。
- 皂角刺:可煎汁内服,或入丸、散,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3-10克,外用适量,可用醋煎汁涂抹患处等。痈疽已溃者忌用,孕妇慎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