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是一种什么植物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落叶灌木或乔木,以下是关于沙棘的详细介绍:
- 形态特征
- 枝干:植株高1-15(-18)米,树皮呈褐绿色、淡黄棕色或黑色,有许多分枝,枝条上有2-7厘米长的刺。
- 叶片:叶互生,呈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0.2-0.8厘米,背面银白色,夹杂着棕色或黄色,正面为深灰绿色,基部狭窄,背面具白色和棕色星状鳞片,边缘外卷,先端微钝。植物沙棘叶片
- 花:沙棘为雌雄异株植物,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雄花萼裂片呈褐绿色,卵圆形,外面具多数棕色和稀疏的白色星状鳞片;雌花生长于小枝腋中,花萼棕色,子房球状卵球形,无毛,柱头呈长圆形,外露。植物沙棘花
- 果实及种子:果实肉质,有芳香气味,橙色或带红色,呈球形、卵球形、球状卵球形或椭圆形、圆柱状,长4-9(-10)毫米,宽3-8毫米,无毛,内果皮易与种子分开;种子球状、卵形或椭球体形,呈暗褐色或黑色,有光泽。植物沙棘果实
- 生长习性
- 适应性强:沙棘耐寒,能忍受-43℃至40℃的温度,也能耐瘠薄、耐盐碱,在中国,沙棘可生长在pH5.5-8.3的土壤中,在pH6-7时生长最好,还具有分蘖萌生能力强、喜光、不耐荫的特点。
- 与固氮放线菌共生:沙棘的根系与固氮放线菌存在密切的种间关系,这些微生物能为沙棘提供氮源,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沙棘根系也能分泌物质吸引并促进固氮放线菌生长。
- 分布范围:原产于欧洲和亚洲的寒温带地区,分布于欧洲到西伯利亚南部和中国中南部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多生长于海拔600-4200米处的河岸、梯田、山坡上的灌木丛等处。
- 主要价值
- 药用价值:沙棘果实可入药,味酸、涩,性温,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所致的食欲不佳、食积腹痛、咳嗽痰多、胸部闷痛、心痛、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导致的血瘀肿痛等病症。
- 食用价值:果实富含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每100克水果中含有16至28毫克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极高,每100克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825-1100毫克,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等食品和饮料。
- 生态价值:沙棘的根系发育迅速,是防止土壤侵蚀的理想植物,其根能够将土壤中不溶性的有机物和矿物质转化为更易溶解的状态,具有固氮和保存其他必需营养素的能力,已广泛应用在水土保持、沙漠绿化、防风固沙等生态领域,也被用于土地修复。
- 美容价值:沙棘油中含有的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和SOD活性成分能够有效防止自由基,达到抗衰老的作用,其高温萃取物果素,已经成为了祛痘精华液的主要成分,可阻断因肌肤内物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组织肌肤的过早老化,修复受损细胞组织,促进组织再生和上皮组织愈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