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金蝉的技术与方法
金蝉养殖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下是从场地选择、种源获取、孵化管理等方面介绍养金蝉的技术与方法:
场地选择
- 土壤条件: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松软、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避免在低洼易涝或粘性过重的土壤中养殖,这样有利于金蝉幼虫在地下活动和生长。
- 寄主植物:金蝉主要以吸食树木根系的汁液为生,因此需要选择富含根系的树种,如杨树、柳树、榆树、苹果树、梨树等。树木的树龄以3年以上为宜,树体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种源获取
- 采集卵枝:金蝉产卵一般在每年的7-9月,可在野外的树木上寻找带有金蝉卵的枝条。金蝉卵多产在当年生或二年生的嫩枝上,卵枝表面有不规则的刻痕,仔细观察可发现卵粒。将采集到的卵枝带回后,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
- 购买种卵:也可从正规的金蝉养殖基地或种苗供应商处购买种卵,确保种卵的质量和孵化率。购买时要选择卵粒饱满、颜色均匀、无霉变的种卵。
孵化管理
- 孵化环境:在室内设置专门的孵化室,保持室内温度在28-32℃之间,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可使用加湿器、空调等设备来调节温湿度。
- 孵化方法:将卵枝剪成30-40厘米的小段,放入孵化容器中,如塑料盆、木箱等。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5-10厘米厚的细沙,将卵枝均匀摆放其上,每天用喷雾器对卵枝进行喷水,保持卵枝湿润。经过30-40天左右,金蝉卵开始孵化出幼虫。
殖种
- 殖种时间:当金蝉幼虫孵化出20%左右时,即可进行殖种。一般在每年的5-7月进行,此时气温适宜,有利于幼虫入土生长。
- 殖种方法:在寄主树木周围,距离树干1-1.5米处,挖深30-50厘米、宽20-30厘米的环形沟或条形沟。将孵化出幼虫的卵枝放入沟内,然后覆土填平,轻轻压实。殖种后要做好标记,以便日后管理和采收。
养殖管理
- 日常管理:定期检查养殖场地,观察金蝉的生长情况。及时清理场地内的杂草和杂物,保持环境整洁。在干旱季节,要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在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
- 病虫害防治:金蝉的主要病虫害有蚂蚁、螨虫、绿僵菌等。可在养殖场地周围撒施石灰粉、草木灰等,防止蚂蚁等害虫进入。如发现螨虫、绿僵菌等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以免对金蝉造成伤害。
采收
- 采收时间:金蝉一般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8月中旬开始出土,7月中旬为出土高峰期。可在每天傍晚7-9点,在树干基部1米范围内寻找刚出土的金蝉,也可在树干上缠上胶带,阻止金蝉上爬,便于采收。
- 采收方法:将采收的金蝉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使其吐出泥沙等杂质,然后进行分拣,将个体较大、发育成熟的金蝉进行包装销售或加工处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