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十二月二日初到惠州

时间:2025-02-24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17评论:0

《十二月二日初到惠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于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至惠州时所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初到惠州的复杂心境与当地独特风光。
十二月二日初到惠州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诗句解析

  • 首联:“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诗人初到惠州,却觉此地似曾相识,宛如梦中游历过。“欣然”一词,赋予鸡犬以人的情感,化用刘邦仿家乡丰邑建新丰,连鸡犬都能找到旧居的典故,暗指自己对惠州早有心灵感应,为全诗奠定了亲切的情感基调。
  • 颔联:“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描绘了当地官民看到苏轼到来时的惊讶与好奇,猜测他缘何被贬至此;而父老们则纷纷前来迎接,体现出惠州民众的质朴热情,让诗人感受到温暖。
  • 颈联:“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借苏武、管宁的典故表达自己心境。苏武出使匈奴,历经磨难终归汉朝;管宁避乱辽东,三十多年后才返乡。苏轼以管宁自比,暗示自己可能终老惠州,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也有随遇而安的豁达。
  • 尾联:“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岭南万户皆春色”描绘出惠州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象征美好前景;“幽人”指隐士,“寓公”是苏轼自谓,意即会有隐士来与自己这寓居之人相伴,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