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金蝉是怎么养的
金蝉养殖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养殖准备
-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疏松的林地或果园作为养殖场地,如杨树、柳树、榆树、苹果树、梨树等树木的林地,树龄以3年以上为宜,这样的树木根系发达,能为金蝉若虫提供充足的营养。
- 种源获取
- 采集卵枝:在野外,每年的7-9月是金蝉产卵的高峰期,可以到树林里采集带有金蝉卵的枝条。金蝉通常会将卵产在杨树、柳树等树木当年生的嫩枝上,产卵后的枝条会出现干枯、扁平的现象,仔细观察可发现枝条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小孔,这就是金蝉产卵的痕迹。
- 购买种卵:也可以从正规的金蝉养殖基地购买种卵,确保种卵的质量和数量。
- 孵化设施:准备一个孵化室或简易的孵化棚,要求室内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易于控制。在孵化容器内铺上一层细沙,将采集或购买的卵枝放在上面,以便于卵的孵化。
卵枝孵化
- 温度控制:将卵枝放置在孵化室内,保持温度在28-32℃之间。可以通过使用空调、暖风机等设备来调节温度。
- 湿度调节:孵化室内的空气湿度应保持在60%-80%左右。可通过在室内放置水盆、定期喷水等方式增加湿度,同时要注意避免卵枝积水,以免影响卵的孵化。
- 定期检查:每隔2-3天要对卵枝进行一次检查,观察卵的孵化情况。当发现卵枝上有若虫开始孵化时,要及时将卵枝转移到养殖场地进行殖种。
殖种
- 挖沟殖种:在养殖场地的树木周围,距离树干基部1-1.5米处,挖深度为30-50厘米的环形沟或条形沟。
- 放置卵枝:将孵化出若虫的卵枝平放在沟内,然后用土将沟填平,轻轻压实。殖种密度一般每亩500-800枝左右,具体可根据树木的大小和密度适当调整。
养殖管理
- 水分管理:在金蝉养殖过程中,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以免影响金蝉若虫的生长和发育。
- 病虫害防治:金蝉的主要病虫害有蚂蚁、螨虫、真菌感染等。要定期对养殖场地进行检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可在养殖场地周围撒上一些石灰粉、草木灰等,防止蚂蚁等害虫进入。
- 天敌防护:要注意防止鸟类、老鼠等天敌捕食金蝉若虫和成虫。可以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防护网、稻草人等,驱赶天敌。
采收
- 采收时间:金蝉一般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出土,7月中旬为出土高峰期。当金蝉若虫在地下生长发育成熟后,会在傍晚至清晨时分从土中钻出,爬上树干或其他物体进行羽化。
- 采收方法:在金蝉出土前,可在树干基部距离地面30-50厘米处缠绕一圈宽约10厘米的塑料胶带,阻止金蝉若虫爬上树干羽化,以便于集中采收。每天傍晚和清晨要及时到养殖场地进行采收,将采收的金蝉若虫放入容器中,用清水洗净后,可进行冷藏或加工处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