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号玉米种品种简介
以下是部分“7号”玉米品种简介:
万孚7号
- 审定时间:2006年
- 品种来源:以CL143为母本,CH382为父本杂交育成
- 特征特性: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31天,需≥10℃活动积温2850℃左右。幼苗绿色,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7厘米,穗位117厘米,果穗筒形,穗长2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1.4克。高抗丝黑穗病和玉米螟,抗大斑病和纹枯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灰斑病。
-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167公斤,比对照增产8.0%;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562.5公斤,比对照增产6.4%
天玉7号
- 审定时间:2021年
- 品种来源:6H607×JH-13S4C2
- 特征特性:在甘肃出苗至成熟140天,比对照先玉335晚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4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果穗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6行,行粒数37.5粒,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8.3克。抗禾谷镰孢茎腐病、禾谷镰孢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
- 产量表现:2018-201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033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3.4%;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36千克,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9%
旺玉7号
- 审定时间:2024年
- 品种来源:F3512×D5801
- 特征特性:黄淮海夏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03.6天,比对照郑单958早熟0.8天。幼苗叶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83厘米,穗位高117厘米,果穗长筒型,穗长19.0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7克。高抗瘤黑粉病,抗小斑病,感茎腐病、穗腐病,高感南方锈病、弯孢叶斑病。
- 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675千克,比对照增产10.7%;2023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715千克,比对照增产8.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95千克,比对照增产9.3%;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0千克,比对照增产8.5%
荣玉糯7号
- 审定时间:2020年
- 品种来源: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培育
-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雄穗主轴与分枝夹角小,花药紫色,花丝绿色,果穗锥型,籽粒糯型。四川省春播从出苗至鲜穗采收平均85天,株高237.6厘米,穗位高103.5厘米,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3.5行,百粒重34.6克,出籽率64.7%。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纹枯病,感丝黑穗病。
- 产量表现:2018年鲜穗平均亩产981公斤,较对照渝糯7号增产14.85%;2019年鲜穗平均亩产879.1公斤,较对照增产3.09%;两年区试鲜穗平均亩产930.1公斤,较对照增产8.97%
布朗7号
- 审定时间:2024年
- 品种来源:16KIM7180×21PEB2938
- 特征特性:北方早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20.4天,比对照德美亚3号早熟0.2天。幼苗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果穗长筒型,穗长21.0厘米,穗行数12-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5.5克。高抗茎腐病,抗穗腐病,感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
- 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亩产808千克,比对照增产7.4%;2023年区域试验复试平均亩产849千克,比对照增产8.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29千克,比对照增产7.7%;202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33千克,比对照增产7.0%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