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是什么植物
铁皮石斛(学名:DendrobiumofficinaleKimuraetMigo)是兰科石斛属的多年生附生型草本植物,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形态特征
- 茎:丛生,直立状,节明显,分节处略弯曲,有些会呈“Z”状,通体圆柱;表面暗绿色或黄绿色,叶鞘具有紫色斑点;易折断,汁较为黏稠,味淡微苦而回味甜,嚼之有浓厚黏性;茎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节间长1-3-1.7厘米。
- 叶:叶片较厚,且肉质化,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3-4(-7)厘米,宽9-11(-15)毫米,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
- 花: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厘米,宽4-5毫米,先端锐尖,具5条脉;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先端急尖,不裂或不明显3裂,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多少波状。植物铁皮石斛
- 果实与种子:果实为椭圆形蒴果,长3-5厘米,每个果含有上万颗种子;种子长约0.2毫米,直径约0.04毫米。
- 生长习性
- 附生环境:主要生长在亚热带生物群落中,一般生长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石壁或丛林的树干上,常与苔藓植物伴生,其根一部分固着于附主,起固定和支持作用,并吸取附主的水分和养料;另一部分根裸露在空气中,吸取空气中的水分。
- 光照需求:属于半阴生植物,所接受的光多为散射光,生长于丹霞地貌环境中的部分野生铁皮石斛也能在全光照环境下生长,但通常长得比较矮小。
- 温度要求:生存温度在-20℃-40℃之间,一般只有温度在10℃以上时才开始生长,温度超过35℃时生长趋缓甚至停止,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
- 土壤条件:比较耐旱耐瘠薄,可生长于非常干旱的环境中,但适于生长的土壤湿润状态要合适,既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土壤积水容易导致烂根。
-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安徽、浙江等地,日本有少量分布。
- 主要价值
- 药用价值: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铁皮石斛性味甘,微寒,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功效,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现代研究发现,铁皮石斛还具有抗疲劳、抗肝损伤、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
- 食用价值:使用方法多样,可鲜吃、榨汁、泡茶、煲汤、煮粥或泡酒等。
- 观赏价值:植株常年翠绿,花朵精致美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盆栽点缀室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