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参人参党参的区别
红参、人参、党参主要有来源与形态、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的区别,具体如下:
来源与形态
- 红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其表面红棕色,半透明,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时具断续的不明显环纹;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红棕色,有光泽。中药红参
-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有林下山参和园参等不同类型。根状茎短,主根肥大,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上部有细密的碗状茎痕及环纹,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中药人参
- 党参:来源于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全体有纵皱纹和散在的横长皮孔样突起。中药党参
性味归经
- 红参: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肾经。
- 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肾经。
-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主治
- 红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等病症,还具有抗疲劳、抗衰老、镇静安神、调节神经中枢等作用。
- 人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可用于治疗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等疾病。
- 党参:主要功效为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常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病症的治疗。
临床应用
- 红参:常用于急救虚脱、心力衰竭等急危重症,对于气血两虚且偏阳虚者,如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微欲绝等症状较为适用,也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神经系统症状。
- 人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除了用于急救虚脱外,还可用于治疗各种脏腑气虚证,如心气虚的心悸、失眠,脾气虚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肺气虚的气短喘促等,同时对于津伤口渴、消渴病以及肾虚阳痿等也有一定疗效。
- 党参: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的调养,如慢性脾胃虚弱、肺气不足等,常作为人参的替代品用于一些不需要峻补元气的情况,也可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等症状的调理。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 红参:用法与人参相似,可煎汤、泡酒或研末服用,用量一般为3-9克,急救时可用至15-30克。实证、热证及湿热内盛、正气不虚者禁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人参:可煎汤,常用量为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2克;也可泡酒、炖服等。同样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服用时应避免饮茶,以免影响药效,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 党参:一般煎汤服用,常用量为9-30克,不宜与藜芦同用,对于气滞、肝火盛者不宜用,邪盛而正不虚者忌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