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的特点有哪些
凤仙花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形态特征
- 植株形态:凤仙花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达60-100厘米。茎肉质、直立粗壮,不分枝或有分枝,幼时被疏柔毛,基部直径可达8毫米,具有多数纤维状根,下部节常膨大。
- 叶片特征:叶子互生,最下部叶有时为对生,叶片呈披针形、倒披针形或者狭椭圆形,长4-12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为楔形,叶片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无毛或被疏柔毛,侧脉有4-7对,叶柄长1-3厘米。
- 花朵形态:花单生或在叶腋处2-3朵簇生,无总花梗。花瓣为单瓣或重瓣,花色丰富,有白色、粉红色、紫色等。花梗长2-2.5厘米,表面密被柔毛,基部的苞片为线形,侧生的萼片为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唇瓣呈深舟状,旗瓣为兜状,翼瓣有短柄且2裂。
- 果实种子:蒴果为宽纺锤形,长10-20毫米,密被柔毛。种子为圆球形,直径1.5-3毫米,黑褐色,多数。
植物凤仙花
生长习性
- 光照温度:性喜阳光,每天至少需要4小时的散光照射,充足的光照能使花朵更加鲜艳,但夏季高温时需要适当遮荫,避免暴晒。适宜生长温度为16-26℃,耐热不耐寒,温度低于10℃时生长会受到抑制。
- 土壤水分:喜疏松肥沃、土层深厚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但也耐瘠薄,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能生长,不过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会更加旺盛。它比较怕湿,不耐水淹,浇水不宜过多,保持土壤湿润即可,积水容易导致根部腐烂。
繁殖特点
- 种子繁殖:凤仙花主要通过种子繁殖,繁殖能力较强。每年3-9月份都可进行播种,播种前在地块中开出1厘米的浅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土后浇足水,保持基质潮湿,大概10天左右即可出苗。
- 自身弹射:凤仙花的种子具有独特的传播方式,蒴果成熟后,会在受到轻微触碰时迅速裂开,将种子弹射出去,这种现象被称为“弹射传播”,有助于种子散布到更广阔的区域。
实用价值
- 药用价值:凤仙花的茎、叶、花和种子均可入药。茎称为“凤仙透骨草”,可祛风湿、活血、止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痛、屈伸不利等;种子称为“急性子”,有软坚、消积之效,可治疗噎膈、骨鲠咽喉、腹部肿块、闭经等。
- 观赏价值:凤仙花品种繁多,花形奇特且变化多样,花期长,色彩艳丽,是美化花坛、花境的常用材料,可丛植、群植和盆栽,也可作切花水养。
- 染色价值:凤仙花含有天然的红棕色素,花瓣捣碎后可以用于染色,以前常被女孩子用来染指甲,在印度、中东等地区也被用于身体彩绘和染头发。
文化特点
- 花语寓意:凤仙花的花语是“别碰我”,源于它的籽荚被碰后就会射出种子,象征着羞涩与不可侵犯。
- 历史文化:凤仙花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唐时就已作为观赏花卉种植,宋代品种增多,明代对其花色、花型等记载更为详细,清代品种剧增。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