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重楼和七叶一枝花
北重楼和七叶一枝花都是重楼属植物,外形相似,容易混淆,以下从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分布、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区分:
形态特征
- 北重楼
- 植株:植株高25-60厘米,根状茎细长,直径3-5毫米,茎绿白色,有时带紫色。
- 叶片:叶5-8枚轮生,披针形、狭矩圆形、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15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具短柄或近无柄。
- 花:花梗长4.5-12厘米;外轮花被片绿色,极少带紫色,叶状,通常4-5枚,纸质,平展,倒卵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3.5厘米,宽0.6-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内轮花被片黄绿色,条形,长1-2厘米;花药长约1厘米,花丝基部稍扁平,长约5-7毫米;药隔突出部分长约6-10毫米;子房近球形,紫褐色,顶端无盘状花柱基,花柱具4-5分枝,分枝细长,并向外反卷,比不分枝部分长2-3倍。
- 果实:蒴果浆果状,紫黑色,不开裂,直径约1厘米,种子卵球形,无假种皮。植物北重楼
- 七叶一枝花
- 植株:植株通常高35-100厘米,具有粗厚根状茎,为地下茎,直径可达1-2.5厘米,呈棕褐色,生有许多环节和须根。地上茎则通常呈紫红色,直径一般为1-1.5厘米,比地下茎略小,基部有灰白色的膜质鞘。
- 叶片:叶片轮生,多数有7-10枚叶,呈矩圆形、椭圆形或倒卵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宽呈圆形或宽楔形,有明显叶柄,长2-6厘米,带有紫红色。
- 花:有内、外轮花被片,外轮花被片长4.5-7厘米,呈绿色,有4-6枚,为狭卵状披针形;内轮花被片比外轮稍长,呈狭条形;雌雄蕊同花,一般有8-12枚雄蕊,其花药较短,长5-8毫米,与花丝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部分长0.5-1毫米;雌蕊子房为近球形,呈紫色,具棱或翅,有1室和3-7个胎座,花柱基为紫色,盘状,柱头紫色,长0.4-1厘米。
- 果实:结紫色蒴果,近球形,不规则开裂,内含有多数种子,种皮鲜红色。植物七叶一枝花
生长分布
- 北重楼:原产于中国,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浙江等地,此外,朝鲜、日本和俄罗斯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100-3600米的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或草地上。
- 七叶一枝花:世界范围内分布在中国、不丹、尼泊尔、印度和越南等地,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多生于海拔1800-3200米的林下。
功效主治
- 北重楼:性苦寒,有小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功效,主治毒蛇毒虫咬伤,疖痈疔毒,喉头炎,咽喉肿痛,小儿惊吓抽风。
- 七叶一枝花: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可用来治疗毒蛇咬伤,临床上还应用其提取物来抗肿瘤、抗炎等,此外,对痢疾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都有抑制作用。
保护现状
- 北重楼: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但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破坏和过度采挖等原因,其野生资源也面临着一定的威胁。
- 七叶一枝花:属于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生植株数量稀少,由于其作为多种国药准字号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市场需求大,导致过度发掘野生资源,再加上其生长周期漫长,繁殖速度较慢,因此需要加强保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