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梧桐树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有关梧桐树的古诗词:
先秦
-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诗句描绘了凤凰在高岗上鸣叫,梧桐生长在朝阳之处,枝叶繁茂,凤凰和鸣的美好景象,赋予了梧桐祥瑞的象征意义。
唐代
-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通过描写秋天的江城景色,村落间寒烟缭绕橘柚,深秋的梧桐呈现枯黄衰老之态,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借梧桐和三更雨,表达了主人公因别离而痛苦的心情,雨滴梧桐的声音更增添了孤独与凄凉之感。
-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以金井边的梧桐秋叶变黄为背景,烘托出宫中女子的孤独寂寞和凄凉哀怨。
五代
-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人将自己的寂寞与离愁融入到寂寞孤立的梧桐和被秋色笼罩的深院中,“锁”字既写庭院被秋色笼罩,也暗示自己被囚禁的处境。
- 顾夐《虞美人?碧梧桐映纱窗晚》:碧梧桐映纱窗晚,花谢莺声懒。小屏屈曲掩青山,翠帷香粉玉炉寒,两蛾攒。颠狂年少轻离别,辜负春时节。画罗红袂有啼痕,魂消无语倚闺门,欲黄昏。通过描绘纱窗映着梧桐、花谢莺懒等景象,展现了女子在春末的离愁别绪。
宋代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借梧桐和细雨,将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助与深重的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 苏轼《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写三更雨打梧桐,惊醒梦中人,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 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描绘了夜晚难眠,窗外梧桐月影洒在凉床上,从梧桐缝里看月亮的情景,烘托出一种孤独清冷的心境。
元代
-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以梧桐叶上的雨声写秋意,以芭蕉上的雨滴写愁思,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 朱庭玉《天净沙?秋》: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通过庭前梧桐叶落尽的景象,展现出秋天的萧瑟与寂静。
清代
- 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秋雨停了,梧桐不再滴雨,仿佛停止了眼泪,借景抒发了对过往情感的怀念和相思。
- 赵熙《击梧桐?白露鹤田韵》:朝色将霞,染红未已,天际乌云深浅。渐渐梧桐树,泪痕样、泻出啼珠万点。寒随老至愁多梦怯,身世磨牛转转。白露今朝节,叹物华换了,秋边人远。摇落见江关,漂零岁晚。各各燕山吴苑。七度哀蝉曲,凉叶下,顾影银屏双掩。遥望蒹葭何处,大旗残照,但湿云翠敛。任西风霜花吹到,齐响刀剪。借梧桐等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身世飘零的感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