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植物的传播方法
以下是十种植物的传播方法:
- 风力传播
- 代表植物:蒲公英、柳树、榆树等。
- 传播机制:这些植物的种子一般比较轻,且带有蓬松的纤维或薄翅等特殊结构。如蒲公英的种子上有伞状冠毛,柳树种子有细绒毛,榆树种子的一部分果皮和种皮展成翅状,风一吹便会随风飘散,被带到远方。植物蒲公英
- 水力传播
- 代表植物:椰子、睡莲、荷花等。
- 传播机制:水生植物或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其种子或果实往往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如椰子的果实中果皮疏松,富含纤维,能在水中漂浮,内果皮坚厚可保护种子,随海水漂流到其他海岸后生根发芽;睡莲和荷花的种子和果实具有浮力,能在水面漂浮,随水流传播到远处。植物椰子
- 动物传播
- 代表植物:苍耳、鬼针草、樱桃、野葡萄等。
- 传播机制: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植物的种子外表长有倒刺、钩状结构或粘性物质,如苍耳、鬼针草的种子能粘附在动物的皮毛或人的衣服上,被带到不同地方;另一种是一些植物的果实美味,吸引动物食用,种子因无法被消化而随粪便排出,如樱桃、野葡萄等,从而实现远距离传播。植物苍耳
- 弹射传播
- 代表植物:豆科植物、十字花科植物、凤仙花等。
- 传播机制:这些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干燥而坚硬的果皮在阳光的烘烤或自身生长压力等因素作用下,会突然爆裂,将种子弹射到远处。例如豆荚成熟后会“啪”的一声裂开,把种子弹射出去;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将种子弹出。植物凤仙花
- 自体传播
- 代表植物:凤仙花、豌豆等。
- 传播机制:靠植物本身的力量进行传播,不依赖其他媒介。比如豌豆成熟后,豆荚会自动裂开,将种子弹射出去;凤仙花的果实成熟时,果皮向内卷缩,然后突向外伸张,把种子弹出。不过部分自体传播的种子在掉落地面后,可能还会有二次传播的现象,如被雨水冲刷、动物触碰等而进一步扩散。
- 松鼠传播
- 代表植物:松树等。
- 传播机制:松鼠以松果为食,在日常搬运松果的过程中,会使得松果内的果实掉落,或者将松果储存起来,部分未被食用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就会生根发芽,从而完成传播过程。植物松树
- 鸟类传播
- 代表植物:山楂树、海棠树、葡萄等。
- 传播机制:鸟类被植物的果实吸引,吃下果实后,种子由于不易被消化,会随粪便排出体外。当鸟类飞往其他地方时,种子就被带到了新的区域,在那里生根发芽。植物山楂树
- 人工传播
- 代表植物:农作物、蔬菜等众多经济作物。
- 传播机制:人类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在秋季将植物的种子或果实收获,储存起来,到了第二年春季或合适的季节,再将种子播撒到土壤中,通过耕地、播种等农业操作,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实现大面积种植。
- 喷射传播
- 代表植物:喷瓜。
- 传播机制:喷瓜在生长过程中会结出椭圆形的果实,当种子成熟后,果实会炸裂,将内部的种子喷射出去,射程可达数米,从而将种子传播到较远的地方。植物喷瓜
- 滚动传播
- 代表植物:板栗、毛栗子等。
- 传播机制:这些植物的果实成熟后掉落在山坡上,会依靠自身重力滚动一定距离,在滚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合适的土壤环境,就会停留下来生根发芽。植物板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