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一颗开花的树
《一棵开花的树》是中国诗人席慕蓉创作的一首富有特色的恋情诗。具体介绍如下:
诗歌原文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1980.10.4
创作背景
2007年12月22日,席慕蓉在福建参加“海峡诗会”时披露了创作经过。当时她在台湾国立新竹师范学院教书,一次5月坐火车经过苗栗山间,火车出山洞后,她看到山坡上一棵开满白色花的油桐树,当她想仔细看时,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这棵油桐树让她念念不忘,促使她写下了《一棵开花的树》。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从爱情角度看,诗歌深刻地展示了一个青年女子对意中人刻骨铭心的爱恋,从热切倾慕、苦苦等待,到相遇欣喜,再到失恋苦楚,抒写了爱人而不被人爱的感伤情怀。也可理解为作者写给自然界的情诗,是对自然生命的感悟与礼赞,借树的开花与凋零,展现生命的过程与无奈。
- 意象运用:以“一棵开花的树”作为青年女子的化身,意象单纯美丽。树代表着等待与守望,花象征着少女的美好期盼与热情,阳光下开满花的树,画面感强,极具视觉冲击力。
- 情感表达:诗中女子为了在最美时刻遇见意中人,在佛前求了五百年,体现其对爱情的虔诚与执着。“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将等待的激动心情具象化。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是我凋零的心”,表现出希望落空的失落与痛苦,情感跌宕起伏。
- 艺术特色:音韵和谐,全诗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却又饱含深情,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后世影响
《一棵开花的树》被选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大学语文教科书,成为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引发了人们对爱情、生命、缘分等主题的思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