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养小龙虾养殖技术
小龙虾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快,近年来受到很多养殖户的青睐,以下是池塘养殖小龙虾的技术要点:
- 池塘条件
- 选址: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且电力供应稳定的地方,远离污染源,如工厂、养殖场等。
- 面积与形状:池塘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为3:1左右,这样便于管理和操作。
- 水深:池塘平均水深控制在1-1.5米,池塘四周有浅水区,中间为深水区,利于小龙虾栖息和活动。
- 池底: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便于排水和捕捞。池底以壤土或黏土为佳,有利于水草扎根生长和小龙虾打洞栖息。
- 防逃设施:在池塘四周用塑料薄膜、钙塑板、石棉瓦等材料搭建防逃墙,高度50-60厘米,入土10-15厘米,防止小龙虾逃逸。
- 清塘消毒
- 清塘:在放养小龙虾前15-20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保留10-15厘米左右。然后暴晒池塘,使池底充分干裂,以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体。
- 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化水后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池塘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野杂鱼等。消毒后7-10天,加注新水,进水口用8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池塘。
- 种植水草
- 水草种类:小龙虾养殖池塘中常见的水草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水花生等。伊乐藻宜在冬春季栽种,轮叶黑藻和苦草一般在春季播种,水花生可在池塘四周呈条带状种植。
- 水草种植面积: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50%-60%左右为宜,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小龙虾的生长和生存。
- 水草管理:定期检查水草的生长情况,及时清除腐烂的水草,防止水质恶化。当水草生长过密时,要及时进行割除或稀疏,以保证水体的通透性和溶氧量。
- 投放虾苗
- 虾苗选择: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附肢齐全的小龙虾苗种。虾苗规格一般为每千克80-120尾,尽量选择本地培育的虾苗,以提高成活率。
- 投放时间:春季投放一般在3-4月,水温稳定在10℃以上时进行;秋季投放一般在8-9月,此时投放的虾苗可在当年部分达到性成熟并抱卵繁殖。
- 投放密度:春季投放虾苗,每亩投放80-120尾/千克的虾苗60-80千克;秋季投放种虾,每亩投放20-30千克,雌雄比例为3:1。
- 投放方法:虾苗投放前,先将虾苗放在池塘边的浅水中浸泡1-2分钟,取出搁置2-3分钟,再浸泡1-2分钟,如此反复2-3次,让虾苗适应池塘水温后再放入池塘中,以减少应激反应。
- 饲料投喂
- 饲料种类: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饲料包括植物性饲料(如豆饼、麦麸、玉米、水草等)、动物性饲料(如杂鱼、螺蛳、蚬子、蚯蚓等)和配合饲料。
- 投喂量:根据小龙虾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调整投喂量。一般来说,幼虾阶段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8%-10%,成虾阶段为虾体重的5%-8%。具体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小龙虾的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以投喂后2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 投喂方法:每天投喂2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5-7时进行,上午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30%,下午投喂量占70%。投喂时要全池均匀泼洒,同时在池塘四周设置一些投喂点,以保证小龙虾都能吃到饲料。
- 水质管理
- 水位调控:根据季节和小龙虾的生长阶段调整水位。春季水位保持在0.6-0.8米,有利于水温升高;夏季高温时,水位保持在1.2-1.5米,以降低水温;秋季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有利于小龙虾的生长和越冬。
- 水质调节:定期换水,每隔10-15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3左右。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亩用量为10-15千克,调节水质,使池水pH值保持在7.5-8.5之间。同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改善水质和底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 溶氧管理:保持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可通过安装增氧设备(如叶轮式增氧机、微孔增氧机等)和合理种植水草来增加池水溶氧量。在高温季节、阴雨天气和养殖后期,要加强溶氧监测,必要时开启增氧设备,防止小龙虾缺氧浮头。
- 日常管理
- 巡塘: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小龙虾的摄食、活动、生长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 防逃防盗: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及时修复,防止小龙虾逃逸。同时,加强池塘的安全管理,防止被盗和人为破坏。
-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做好饲料和水质管理,增强小龙虾的免疫力。一旦发现小龙虾患病,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避免疾病传播和扩散。
- 捕捞
- 捕捞时间:小龙虾经过2-3个月的养殖,当个体规格达到30克以上时,即可开始捕捞。捕捞时间一般从5月开始,可持续到10月。
- 捕捞方法:常用的捕捞方法有地笼捕捞、虾笼捕捞和干塘捕捞等。地笼捕捞是最常用的方法,将地笼放置在池塘四周,每天早晨收笼取虾。虾笼捕捞适用于少量捕捞,干塘捕捞则用于养殖结束时的清塘捕捞。
小龙虾的养殖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在养殖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养殖效益。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