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的特点有什么
牵牛花的特点主要包括形态、生长习性、繁殖、生理、价值等方面,以下是详细介绍:
- 形态特点
- 茎:牵牛花是一年生缠绕草本,茎上有倒向的短柔毛,并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能借助这些毛以及自身的缠绕能力,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
- 叶:叶片多呈心形或宽卵状心形,也有部分品种叶片会有3裂甚至5裂的情况,长4-18厘米,宽3.5-16.5厘米,基部圆或心形,顶端锐尖、骤尖或渐尖,两面疏或密被刚伏毛,叶柄长2-12厘米。植物牵牛花
- 花:花腋生,单一或2-5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端成伞形聚伞花序。花冠呈漏斗状,长4-6厘米,颜色丰富多样,有紫红色、红色、蓝色、白色等,花冠管通常白色,瓣中带于内面色深,外面色淡。
- 果实与种子:果实为蒴果,近球形,直径9-10毫米,3瓣裂。种子卵状三棱形,长约5毫米,黑褐色或米黄色,被极短的糠粃状毛。
- 生长习性特点
- 光照需求:牵牛花属于短日照植物,每天的光照时间不宜太长,充足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其生长需求,长期强光照射不利于花芽分化。
- 温度要求:喜温暖的环境,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能耐一定的高温,但不耐寒,温度过低时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遇霜冻容易死亡。
- 土壤适应性: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能在各种土壤中生长,不过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更为旺盛。
- 生长迅速: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生长速度较快,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迅速爬满墙壁、篱笆或其他支撑物,形成一片繁茂的绿色景观。
- 繁殖特点
- 种子繁殖:主要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种子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成熟的果实会自动裂开,种子散落到土壤中,在适宜的环境下即可发芽生长。人工播种时,一般将种子放入湿润的沙土中,覆盖一层薄土,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左右即可发芽。
- 扦插繁殖:也可以采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将牵牛花的茎蔓剪成15-20厘米长的段落,插入湿润的沙土或蛭石中,保持土壤湿润,大约2-3周后,茎蔓就会生根发芽,形成新的植株。
- 生理特点
- 花色变化:牵牛花的花色会随着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比如有的品种早晨开花时为蓝色,随着时间推移和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到下午可能会变成红色。这是因为花瓣细胞中的酸碱度发生变化,导致花青素等色素的结构和颜色发生改变。
- 感夜运动:其花朵具有明显的感夜运动现象,通常在清晨开放,随着阳光逐渐升高,花朵会逐渐闭合,直至第二天再次开放,单花花期短暂,但整体花期较长。
- 价值特点
- 观赏价值:牵牛花花朵形状独特,色彩鲜艳丰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园林、公园、庭院等场所的绿化和美化,也可盆栽整形修剪作盆景。
- 药用价值:牵牛花的种子可入药,药材名为牵牛子,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等病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