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草甸、灌丛、沼泽和水生植被等,以下是详细介绍:
森林植被
- 寒温性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在中国仅见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此外也出现于各高山的亚高山或至高山带。建群树种主要有各种冷杉、云杉、落叶松和圆柏林等,群落结构简单,林下灌木和草木层不发达,但地被苔藓层发达。植物寒温性针叶林
-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东北东部温带山地,代表树种有红松、沙冷杉和多种落叶阔叶树种,如紫椴、枫桦、水曲柳等,森林中保存一些第三纪残遗植物,具有亚热带森林的特色。植物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 落叶阔叶林:广布于温带、暖温带平原山地及亚热带至热带的中山—亚高山带和石灰岩山地,是华北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建群树种主要是落叶栎类,林相整齐,季相变化明显,林下灌木和草本层较发达。植物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分布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海拔1000米或2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或至中山带。建群植物主要是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和木兰科的许多常绿树种,生长迅速茂密,种类组成丰富。植物常绿阔叶林
- 季雨林和雨林:分布于台、粤、桂至滇和藏东南的热带地区,是亚洲热带同类植被的一部分。季雨林分布于海拔500-1200米以下的热带丘陵台地等,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复杂,没有明显建群种;雨林则分布于热带迎风的丘陵低地或沟谷内。植物季雨林植物雨林
草原植被
- 草甸草原:处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条件,年降水量350-550毫米,有多年生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草地植物种类丰富,土质较肥沃,优势物种有羊草、贝加尔针茅等。植物草甸草原
- 典型草原:处于温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降水量250至350毫米,由旱生型多年生丛生禾草占优势,混有一定数量的小半灌木,分布范围广,优势物种有大针茅等。植物典型草原
- 荒漠草原:发育于温带干旱和半干旱的边缘,年降水量150至250毫米,以旱生丛生小禾草为主,并有一定数量的旱生和强旱生小半灌木,整个草群外貌呈现低矮疏松,优势物种有小针茅等。植物荒漠草原
荒漠植被
- 温带荒漠:分布于蒙、新、甘、宁、青、藏等处的干旱区,多为深根性、抗蒸腾的草本灌丛植被,覆盖度不到一半,主要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组成,建群植物有藜科、菊科、蒺藜科、豆科等10余个科中的30多个属。植物温带荒漠
- 高寒荒漠:发育于高山亚寒带,处于寒冷和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降水量小于100毫米,由超旱生的半灌木、莲座状草本植物组成,植被稀疏低矮。植物高寒荒漠
草甸植被
- 高寒草甸:发育于高原寒带亚寒带,处于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降水量大于400毫米,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有高寒灌丛,分布于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等。植物高寒草甸
- 山地草甸:发育于温带山地,降水量大于500毫米,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牧草种类组成丰富,产草量高。植物山地草甸
- 低地草甸:发育于低地谷地,处于土壤湿润或地下水丰富的生境条件下,由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为优势种,草群生长茂盛,产草量高,草质好。植物低地草甸
灌丛植被
- 落叶阔叶灌丛: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地区和温带森林区某些地段,以西北、东北、内蒙古及青藏高原较为成片集中,主要由蔷薇科、豆科、胡颓子科、榛科、杨柳科、桦木科等温带成分组成。植物落叶阔叶灌丛
- 常绿阔叶灌丛:多带有次生性,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沼泽和水生植被
- 沼泽植被:发育于排水不良的平原洼地、山间谷地,常年积水,以多年生湿生或沼生植物为主,草群生长茂盛。植物沼泽植被
- 水生植被:生长在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包括各种水生藻类、水生草本植物等,如睡莲、荷花等,根据水深和光照等条件的不同,水生植被有不同的分布和种类组合。植物水生植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