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质量标准
以下是白花蛇舌草的一些常见质量标准:
《中国药典》标准
-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Willd.的干燥全草。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 性状:全草缠绕交错成团状,有分支,长10~20cm。主根单一,直径0.2~0.4cm;须根纤细。茎圆柱形而略扁,具纵棱,基部多分支,表面灰绿色、灰褐色或灰棕色,粗糙。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髓或中空。叶对生,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条状或条状披针形,长1~3.5cm,宽0.2~0.4cm,顶端渐尖。花白色,单生或双生于叶腋,具短柄,长约2mm。叶腋常见蒴果留存,果柄长0.2~1.2cm;蒴果扁球形,直径0.2~0.3cm,两侧各有一条纵沟,顶端可见1~4枚齿状突起。气微,味微苦。
- 鉴别
- 显微鉴别:茎的横切面可见表皮细胞为一列,类方形或长方形,外被角质层,可见气孔及表皮乳头状突起。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偶见草酸钙针晶,内皮层明显,细胞较大。韧皮部较宽,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连接成环,髓部细胞大,偶见草酸钙针晶。
- 薄层色谱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花蛇舌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20∶40∶1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测定,不得过13.0%。
-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其他地方标准
-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1年版
- 性状:根纤细,浅灰棕色。茎细具纵棱,表面灰绿色至棕黑色,质柔韧,断面中央有白色髓,直径2mm。叶对生,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条状披针形,蒴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扁球形,直径2-3mm,两侧均有一条纵沟。气微,味微苦。
-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过150ppm。
- 浸出物:不得少于6.0%,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
- 含量测定:按干燥品计算,含齐墩果酸(C30H48O3)和熊果酸(C30H48O3)的总量不得少于0.15%。
- 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
-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Willd.的干燥全草。夏季采收,除去杂质及泥土,晒干。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 性状:为不规则的中段。茎纤细,扁圆柱形,绿色或紫绿色,有分枝。叶线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蒴果单生或双生于叶腋,扁球形,直径2-3mm,具短柄,种子细小。气微,味微苦。
-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回流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