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怎么留种子
紫花苜蓿留种子需要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选地与整地
- 选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壤肥沃且pH值在6.5-7.5之间的地块。同时,要保证所选地块周边没有容易串粉的其他苜蓿品种,以确保种子的纯度。
- 整地:在播种前对土地进行深耕,深度一般在25-30厘米左右,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深耕后进行耙地,使土壤细碎、平整,清除杂草、残茬等杂物,为苜蓿种子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播种与管理
- 播种:选择适宜本地区的优良紫花苜蓿品种,如甘农3号、中苜1号等。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播种,春播宜早,避免幼苗受夏季高温影响;秋播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确保幼苗在冬季来临前有足够的生长时间。播种量一般为每亩0.75-1千克,采用条播方式,行距30-40厘米,播种深度1-2厘米。
- 施肥:在播种前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施用量2000-3000千克,配合过磷酸钙30-50千克。在生长期间,根据苜蓿的生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在返青期、刈割后等时期,每亩追施尿素5-10千克、磷酸二铵5-8千克。
- 灌溉与排水:紫花苜蓿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涝。在干旱地区,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及时灌溉,一般在返青期、现蕾期、开花期等关键时期要保证水分供应。同时,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田间积水,防止根部腐烂。
- 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害有苜蓿锈病、白粉病、褐斑病等,虫害有蚜虫、蓟马、苜蓿夜蛾等。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采用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方法。例如,对于苜蓿锈病,可在发病初期喷施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对于蚜虫,可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进行防治。
收割与种子处理
- 收割时期:当苜蓿植株有70%-80%的荚果变为褐色时,为最佳收割时期。此时种子的成熟度较为一致,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较高。
- 收割方式:可采用人工收割或机械收割。人工收割时,用镰刀或剪刀将苜蓿植株割下,尽量避免损伤荚果。机械收割效率高,但要注意调整收割机的参数,如割茬高度一般在10-15厘米,避免过低收割导致夹带过多杂质。
- 种子脱粒:收割后的苜蓿植株在田间晾晒2-3天,使种子进一步后熟,然后进行脱粒。可采用人工敲打或机械脱粒的方式,将种子从荚果中分离出来。
- 清选与干燥:脱粒后的种子要进行清选,去除杂质、瘪粒、破碎粒等,可采用风选、筛选等方法。清选后的种子要进行干燥,使种子的含水量降低到12%-14%,可采用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的方式。
种子储存
- 储存条件:将干燥、清选后的种子装入透气性好的布袋或麻袋中,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避免种子受潮、受热、受虫害等。
- 定期检查:在储存期间,要定期检查种子的质量和储存条件,如每隔1-2个月检查一次种子的含水量、发芽率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