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种植技术与管理
洋葱种植技术与管理涉及多个关键环节,以下是详细介绍:
种植前准备
- 选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或砂壤土。避免与葱、蒜类蔬菜连作,最好实行2-3年轮作。
- 整地施肥:在种植前10-15天,将土壤深耕20-25厘米,使土壤充分熟化。结合深耕,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然后耙平做畦。
-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多选择长日照品种,南方地区多选择短日照品种。
-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1-2天,可提高发芽率。然后用50-55℃的温水浸种20-3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待水温降至30℃时,继续浸泡3-5小时,捞出晾干后即可播种。
播种育苗
- 播种时间:洋葱适宜的播种期因地区而异。在华北地区,一般在9月上中旬播种;长江流域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
- 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撒播或条播。撒播时,将种子均匀撒在苗床上,然后覆盖0.5-1厘米厚的细土;条播时,按行距10-15厘米开沟,沟深1-1.5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在沟内,然后覆土。
- 苗期管理:播种后要保持苗床湿润,可在苗床上覆盖一层遮阳网或稻草,以保湿降温。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苗距保持在3-4厘米。结合间苗,拔除杂草。根据幼苗生长情况,可追施1-2次稀薄的氮肥。
定植
- 定植时间:当幼苗长到3-4片真叶,株高15-20厘米,假茎粗0.5-0.6厘米时,即可定植。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
- 定植密度:一般行距为15-18厘米,株距为10-13厘米,每亩定植3-4万株。
- 定植方法:定植前,将苗床浇透水,以便起苗。起苗时要尽量少伤根,将幼苗分级,淘汰病苗、弱苗和徒长苗。定植时,将幼苗垂直插入土中,深度以埋没小鳞茎为宜,然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 浇水:定植后要及时浇水,促进缓苗。缓苗后要适当控制浇水,进行蹲苗,促进根系生长。在鳞茎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隔5-7天浇一次水。
- 施肥:洋葱生长期间需要多次追肥。在缓苗后,可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进幼苗生长。在鳞茎膨大初期,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在鳞茎膨大盛期,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再追施一次三元复合肥。
- 中耕除草:在洋葱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一般中耕2-3次。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避免伤根。
- 病虫害防治:洋葱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紫斑病、灰霉病等,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常见的虫害有葱蓟马、葱蝇等,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收获
- 收获时间:当洋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假茎变软并开始倒伏,鳞茎外皮变干时,即可收获。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
- 收获方法:收获时,用镰刀或铲子将洋葱从基部割下或挖出,然后将洋葱放在田间晾晒2-3天,使鳞茎外皮干燥,便于贮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