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梨花压海棠典故
“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典故如下:
最初的雏形出自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书中记载浙人有嘲年六十三娶十六岁女为继室者,作诗云:“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当。红绡帐里求欢处,一朵梨花压海棠。”后来在清代逐渐演变完善,如刘廷玑《在园杂志》中记载:“春日按部淮北,过宿迁民家茅舍……小园梨花最盛,纷纭如雪,其下西府海棠一株,红艳绝伦,因忆老人纳妾一绝:二八佳人九九郎,萧萧白发伴红妆。扶鸠笑入鸳帏里,一树梨花压海棠。”
现在流传的版本常与北宋词人张先和苏轼联系起来,但这其实是个讹传。据说张先在八十岁时娶了十八岁的小妾,还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而苏轼写的调侃张先纳妾的诗是《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诗中并没有“一树梨花压海棠”之句。
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出版的《中国传奇》中“东坡轶事”下有“一树梨花压海棠”条,说的是苏轼以此诗调侃张先老年纳妾,这个说法逐渐传播开来,使得“一树梨花压海棠”与苏轼和张先的故事紧密相连,被大众广泛接受,但实际上并无确切史料依据证明苏轼写过这首诗。不过,“一树梨花压海棠”如今已成为调侃老夫少妻的常用语。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