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方法有哪些
海参养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池塘养殖
- 池塘条件:选择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工业污染的沿海地区。池塘面积一般在5-20亩左右,水深保持在1.5-2.5米,池底以沙泥底质为佳,可人工投放一些石块、瓦片等作为海参的附着基。
- 苗种投放:选择规格整齐、体表无损伤、活力强的海参苗种,一般每亩投放规格为30-50头/斤的海参苗种1000-1500斤。
- 养殖管理: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根据水质情况和海参生长阶段合理调整换水量。投喂以海带、裙带菜等藻类以及一些微生物饵料为主,每天投喂1-2次。同时要定期检测水质、水温、盐度等指标,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围堰养殖
- 围堰建造:在海边潮间带区域,利用天然的地形或人工修筑堤坝,围成养殖区域。围堰的高度要根据当地潮位情况确定,一般要高于最高潮位,确保在涨潮时海水能顺利进入围堰,退潮时能保留一定的海水深度。
- 苗种投放:围堰养殖的海参苗种规格可适当大一些,一般选择50-100头/斤的苗种,每亩投放量在800-1200斤左右。
- 养殖管理:围堰养殖主要依靠天然饵料,如底栖硅藻、小型浮游生物等。但在饵料不足时,也需要适当补充人工饵料。要定期检查围堰的堤坝是否有破损,防止海参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
海上筏式养殖
- 养殖设施:在浅海海域设置浮筏,浮筏由浮绠、浮球、吊绳和养殖笼等组成。养殖笼一般为多层圆柱形,材质为塑料或金属网,每层养殖笼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便于海水流通。
- 苗种投放:将海参苗种放入养殖笼中,每个养殖笼根据规格大小投放适量的海参苗。一般选择20-30头/斤的苗种,每个养殖笼投放10-15斤。
- 养殖管理: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养殖笼的破损情况,及时修补。根据海参的生长情况和海水的饵料含量,适时调整投喂量,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和藻类。同时要注意防范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和病害的发生。
海底播养
- 海域选择:选择水流平缓、水质肥沃、水深在5-20米的海域,海底以岩礁底质或沙泥底质为宜,周围海域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 苗种投放:一般选择规格较大、适应能力强的海参苗种,如10-20头/斤的苗种。采用潜水员人工投放或利用专门的播苗船进行投放,将海参苗均匀地播撒在海底。
- 养殖管理:海底播养基本依靠天然饵料,无需人工投喂。但要定期对养殖海域进行监测,了解海参的生长情况和海域环境变化。同时要防止过度捕捞和敌害生物的侵害,可在养殖区域设置一些防护设施,如防鲨网等。
室内工厂化养殖
- 养殖车间:建造专门的养殖车间,车间内配备完善的水处理系统、增氧系统、控温系统等。养殖池一般为水泥池或塑料池,池底和池壁要光滑,便于海参附着和管理,每个养殖池面积在20-50平方米左右。
- 苗种投放:选择优质的海参苗种,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养殖密度要求进行投放。一般每平方米投放规格为30-50头/斤的海参苗种10-15斤。
- 养殖管理:通过水处理系统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控制水温在适宜海参生长的范围内,一般为15-18℃。投喂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饵料,每天投喂2-3次,根据海参的摄食情况和生长阶段调整投喂量。同时要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理残饵和粪便,定期对养殖池和设备进行消毒。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