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百合花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百合花》(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的笔记,涵盖了作者简介、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百合花》笔记
一、作者及背景
- 作者:茹志鹃(1925—1998),当代著名女作家,浙江杭州人。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 写作背景:《百合花》是茹志鹃早期的作品。写于1958年,当时“反右”斗争正处于紧锣密鼓阶段,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写下了这篇小说,以表达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二、情节梳理
- 开端:“我”被安排到前沿包扎所帮忙,借路过机会,让小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在去的路上,小通讯员表现得极不自在,与“我”保持距离,还不小心在枪筒上插上了野菊花,展现出他的质朴与天真。
- 发展:到达包扎所后,因缺少被子,“我”和小通讯员到新媳妇家借被子,新媳妇起初不愿借,但当看到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小通讯员又说出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的话后,新媳妇把被子借给了他们。小通讯员在还被子时不小心撕破了新媳妇的被子,他十分愧疚。
- 高潮:战斗打响,伤员陆续被送到包扎所,小通讯员也在战斗中牺牲。新媳妇看到牺牲的小通讯员,内心悲痛,她庄重地为小通讯员擦拭身体,缝补他衣服上的破洞,并把自己新婚时的百合花被子盖在小通讯员身上。
- 结局:“我”怀着崇敬和悲痛的心情,目睹了这一切,被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所感动,对小通讯员的牺牲感到惋惜和悲痛。
三、人物形象
- 小通讯员
- 天真纯洁:从他在枪筒上插野菊花,与“我”相处时的忸怩不安等细节可以看出他的天真无邪,不谙世事。
- 憨厚质朴:说话做事都带着一股憨厚劲儿,借被子时的笨拙和真诚,让人感受到他的质朴。
- 英勇无畏:在战斗中,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身战斗,最终为了保护群众和战友而牺牲,体现了他的英勇和崇高的使命感。
- 新媳妇
- 善良淳朴:虽然一开始舍不得借被子,但听了小通讯员的话后,还是把心爱的被子借了出来,表现出她的善良和深明大义。
- 深明大义:在得知小通讯员牺牲后,她不顾危险,庄重地为小通讯员处理后事,将自己的新婚被子盖在他身上,展现出她对革命战士的崇敬和对正义的支持。
- 温柔娴静:文中对她的描写,如“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等,体现出她的温柔和羞涩。
- “我”
- 成熟理智:作为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人,“我”在与小通讯员的相处中,能够理解他、照顾他,同时也对战争有着深刻的认识。
- 情感细腻:“我”善于观察,对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情感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并且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描写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之间的故事,以解放战争为背景,展现了军民之间、战友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歌颂了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战士的崇敬和对牺牲精神的赞美。
五、艺术特色
- 以小见大: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借被子、缝补破洞等小事,反映了宏大的战争主题,展现了人物的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感。
- 细节描写生动:如对小通讯员枪筒上的野菊花、新媳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等细节的描写,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还深化了主题,象征着人性的美好和纯洁。
- 语言清新自然:文字简洁流畅,富有生活气息,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却能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 情感真挚细腻: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人物之间的互动,将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之间的情感表现得真挚而动人,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希望这份笔记对你学习《百合花》这篇课文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关于这篇小说的其他内容,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