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七叶一枝花种植
野生七叶一枝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私自采挖、种植属于违法行为,因此不能进行野生七叶一枝花的种植。若要种植七叶一枝花,需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人工培育的种苗,以下是其种植方法:
种植准备
- 土壤选择: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或腐殖土,pH值保持在6-7左右,如将腐叶土、园土、沙子按1:1:1的比例混合制作土壤。
- 选地整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前要进行整地,深翻土壤30厘米左右,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然后做厢,厢宽1.2米左右,沟宽30厘米,深25厘米。
- 遮阴设施搭建:七叶一枝花喜阴,需要搭建遮阴棚或利用林下种植。遮阴度控制在出苗后当年80%为宜,第二年后遮阴度控制在70%,4年以后控制在60%左右。
繁殖方法
- 种子繁殖
- 种子处理:从经过后熟处理过的蒴果中选饱满、成熟好、无病害、霉病损伤的种子,与干净的细砂按2:1的比例混合,轻轻搓擦除去红色的外种皮,漂洗去杂质,取出下沉的干净饱满的种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2小时,用筛子或控箕控干,及时播种。
- 播种育苗:处理后的种子按沟心距15-20厘米,宽8-10厘米,开深3-5厘米的横沟,每沟播种子60-80粒左右,播后盖细土2-3厘米,再盖一层松毛以保水分,苗床上搭遮阴网遮阴。播后一般要到第三年5-7月份才陆续出苗,出苗齐后继续培育1-3年,长出4-6叶时,于秋季9-11月移栽定植,株行距15×20厘米。
- 切割繁殖:在冬季,将无病害的地下重楼块茎按两个节(约2厘米)切割,伤口用草木灰处理。带顶芽的切块,可直接拿到大田按15×20的株行距栽种,不带顶芽的切块按5×10厘米的株行距继续培育,种植后盖松毛或碎草,并搭遮阴网遮阴。于第二年冬天地下块茎不定芽已经形成时挖出,再按15×20厘米的株行距种植。
田间管理
- 中耕除草:在9-10月前后地下茎生长初期,用小锄轻轻中耕,不能过深,以免伤害地下茎。立春前后苗逐渐长出,发现杂草要及时拔除,除草要注意不要伤及幼苗和地下茎。
-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复合肥和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包括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家畜粪便、油枯及草木灰等,禁止施用人粪尿。有机肥在施用前应堆沤3个月以上,追肥每公顷每次22.5吨,于5月中旬和8月下旬各追施1次。同时,根据生长情况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料,氮、磷、钾施肥比例一般为1:0.5:1.2。
- 排灌水:七叶一枝花既怕干旱又怕积水,移栽后每10-15天应及时浇水1次,使土壤水分保持在30%-40%。出苗后,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喷灌,以增加空气湿度,促进生长。雨季来临前要注意理沟,以保持排水畅通,切忌畦面积水。
- 摘除果实:非采种田应在其花萼片展开后用手摘去果实,让养分集中在营养生长上,促进根茎生长。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七叶一枝花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叶斑病等。根腐病主要是由于土壤积水、通风不良等原因引起的,防治方法主要是注意排水,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多菌灵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叶斑病可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 虫害防治:虫害主要有蝗虫、老鼠、蛴螬、地老虎、豆芫菁等,可采用物理防治(如灯光诱捕)、化学防治(如使用敌百虫等药剂)和生物防治(如引入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