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的养殖技术大全
金蝉,又名蚱蝉、知了猴等,以下是金蝉养殖技术的详细介绍:
养殖准备
- 场地选择: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向阳且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最好是有杨树、柳树、榆树、苹果树、梨树等树木的林地,树木根系发达,能为金蝉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 种源获取
- 采集虫卵:在秋季金蝉产卵后,一般在农历7月份左右,到野外的树林中,寻找有金蝉卵的树枝。金蝉卵多产在当年生或二年生的细嫩枝条上,产卵后的枝条会有干枯、扁平的特征,仔细观察能看到枝条上有许多针孔状的产卵痕迹。
- 购买种卵:也可以从正规的金蝉养殖基地或种苗供应商处购买优质的金蝉种卵,确保种卵的质量和成活率。
- 养殖设施
- 搭建纱网大棚:如果是规模化养殖,需要搭建纱网大棚,防止金蝉成虫飞走。大棚的高度一般在2米左右,面积根据养殖规模而定。
- 设置防护网:在林地周围设置防护网,防止蚂蚁、老鼠等天敌进入,危害金蝉幼虫和卵。
金蝉养殖过程
- 卵枝孵化
- 室内孵化:将采集或购买的卵枝放在室内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地方进行孵化。孵化温度一般控制在28-32℃之间,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左右。可以通过在室内放置温湿度计来实时监测和调整温湿度。
- 喷水保湿:每天用喷雾器对卵枝进行喷水保湿,使卵枝保持湿润状态,但要注意避免积水,以免造成卵发霉腐烂。
- 孵化时间:经过大约30-45天左右,金蝉卵会逐渐孵化出幼虫。当发现卵枝上有大量幼虫孵化出来时,就可以进行殖种了。
- 殖种
- 挖沟殖种:在树下距离树干1-2米处,挖深度为30-50厘米的沟,沟的形状可以是环形、条形等。将孵化好的卵枝放入沟内,卵枝要与土壤充分接触,然后用土将沟填平。
- 殖种密度:一般每亩林地殖种10000-15000枝卵枝为宜,具体数量可根据林地的树木种类、树龄、土壤肥力等情况适当调整。
- 幼虫管理
- 保持土壤湿度:殖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雨水过多时要及时排水,以免影响金蝉幼虫的生长发育。
- 防止土壤板结:定期对林地进行松土,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的透气性,为金蝉幼虫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 合理施肥: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施肥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触金蝉幼虫,以免造成伤害。
- 成虫管理
- 羽化期管理:金蝉在地下生长2-3年后,会在每年的6-8月份陆续羽化出土。在羽化期,要在林地内设置一些简易的攀爬物,如竹竿、树枝等,供金蝉成虫攀爬羽化。
- 采集与收获:金蝉成虫出土后,一般在晚上7-10点左右会爬到树干上羽化。可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采集,用手电筒照射树干,将金蝉成虫捕捉收集。也可以在树干上涂抹一些粘性物质,如凡士林等,阻止金蝉成虫上树,方便采集。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金蝉的主要病害有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感染。预防病害的关键是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金蝉受伤,增强金蝉的免疫力。一旦发现有感染病害的金蝉,要及时将其清理出养殖场地,防止病害扩散。
- 虫害防治:金蝉的主要虫害有蚂蚁、螨虫等。对于蚂蚁,可以在养殖场地周围撒上一些石灰粉、草木灰等,阻止蚂蚁进入。对于螨虫,可以采用高温闷棚、药剂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
- 天敌防治:金蝉的天敌主要有喜鹊、麻雀、啄木鸟等鸟类,以及蛇、刺猬等动物。可以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一些防鸟网、稻草人等,驱赶鸟类。对于蛇、刺猬等动物,可以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一些防护栏,防止它们进入。
采收与加工
- 采收:金蝉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月中旬至8月中旬,当金蝉幼虫发育成熟,开始陆续出土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可在夜间使用手电筒照明,在树干、树枝上捕捉金蝉成虫或若虫。也可在树干基部周围设置塑料薄膜或光滑的胶带,阻止金蝉若虫上树,以便于集中捕捉。
- 加工
- 清洗:将采收的金蝉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泥土、杂质等。
- 保鲜:如果需要短期保鲜,可以将金蝉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控制在0-5℃左右。如果需要长期保存,可以将金蝉进行速冻处理,将洗净的金蝉放入冷冻袋中,挤出空气,放入冰箱冷冻室,温度控制在-18℃以下。
- 烹饪:金蝉可以通过油炸、煎炒、烧烤等多种方式进行烹饪,制成各种美味佳肴。
金蝉养殖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在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金蝉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确保养殖成功。同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养殖活动的合法性。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