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的养殖技术如何
金蝉,又名知了猴,其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场地选择
- 土壤要求:金蝉喜欢在松软、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最好是沙壤土或壤土,这样有利于金蝉幼虫在地下活动和生长。
- 寄主植物: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茂盛、汁液较多的健康树种,如杨树、柳树、榆树、苹果树、梨树等,作为金蝉的寄主植物。同时,可在林间种植一些根茎类植物,如土豆、红薯等,为金蝉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种源获取与处理
- 采集卵枝:金蝉的卵一般在每年的7-9月产在当年生的嫩枝条上。可在野外的树林中,寻找有金蝉产卵痕迹的枝条,即枝条上有不规则的刺痕,内有乳白色长椭圆形的卵。采集后,将卵枝剪成30-50厘米的小段,每段含卵量在100-200粒左右。
- 购买种卵:也可从正规的金蝉养殖基地购买种卵,确保种卵的质量和数量。购买的种卵一般经过专业处理,孵化率较高。
- 卵枝保存:将采集或购买的卵枝放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防止卵枝发霉变质。
孵化管理
- 孵化条件:在3-4月,将卵枝取出,放入孵化室内进行孵化。孵化室要保持温度在28-32℃之间,湿度在60-80%左右。可通过在室内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来监测温湿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如增湿可使用喷雾器,降温可通过通风等方式。
- 孵化方法:将卵枝用清水浸泡2-3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然后均匀地摆放在孵化架上,每天用喷雾器对卵枝喷水2-3次,保持卵枝湿润。经过15-20天左右,金蝉卵开始孵化出幼虫。当发现卵枝上有大量幼虫孵化时,即可进行殖种。
殖种技术
- 殖种时间:一般在5-6月,当室外温度稳定在18℃以上时,是金蝉幼虫殖种的最佳时间。
- 殖种方法:在寄主植物周围,距离树干基部1-1.5米处,挖深30-50厘米、宽20-30厘米的环形或条形沟,将孵化出幼虫的卵枝放入沟内,然后覆土压实。殖种密度一般每亩10000-15000枝左右。
日常管理
- 水分管理:保持养殖场地的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雨水多时要及时排水,防止金蝉幼虫因缺氧或水淹而死亡。
- 病虫害防治:金蝉的主要病害是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感染,可通过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养殖场地进行消毒等措施来预防。对于蚂蚁、老鼠等天敌,可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防护网或投放一些无毒的驱避剂进行防治。
- 防止人为破坏:在金蝉养殖区域设置明显的标识,防止人畜进入养殖场地,造成金蝉幼虫和卵枝的破坏。
采收与加工
- 采收时间:金蝉一般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8月中旬开始出土,7月中旬为出土高峰期。每天傍晚7-9点是采收金蝉的最佳时间,此时金蝉会从地下钻出,爬上树干。
- 采收方法:在树干基部1-1.5米处,缠绕一圈宽5-10厘米的塑料胶带,金蝉爬到胶带处会因光滑而无法继续向上爬行,即可进行捕捉。也可在树下放置一些塑料盆或桶,在盆或桶内加入适量的水和盐,金蝉出土后会掉入盆或桶中。
- 加工保存:将采收的金蝉用清水洗净,放入盐水中浸泡3-5小时,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可进行速冻保存或直接进行油炸、蒸煮等加工处理,制成各种美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