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植被类型的特点
地球上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森林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草甸植被、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等,以下是它们的特点介绍:
森林植被
- 热带雨林:分布于南北纬10度之间的热带地区。这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无明显干湿季之分,温差小,平均温度约25-27摄氏度。植被种类特别丰富,群落结构极为复杂,有地被层、草本层、灌木层、亚乔木层、乔木层和树冠层等,高大乔木具有板状根、茎花现象,叶大,木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植物热带雨林
- 热带季雨林: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即南北纬10°至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南部。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植物种类相对热带雨林较少,结构较简单,板状根和老茎生花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本、附生、寄生植物较少。植物热带季雨林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位于南北纬25°-35°之间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常绿,群落结构较简单,乔木多革质叶片,表面光滑带有蜡质,角质层较厚,能有效反射太阳直射、减少蒸发、避免缺氧和冬季保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进入果期,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无板状根,无茎花。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结构简单,树叶终年常绿,革质硬叶,有锯齿,叶片不大或变成刺状,以适应夏季干热的气候,硬叶乔木林的植物耐旱性强,株高较矮,树干粗壮。植物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乔木叶片宽阔、薄,夏季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落,以减少能量损耗,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植物温带落叶阔叶林
- 亚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地区,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往往由单一树种构成纯林,群落结构简单。植物亚寒带针叶林
草原植被
- 热带草原:分布纬度与热带旱林相似,在热带雨林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雨季多在夏季,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因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森林不易生长,形成草原景观,时常发生火灾,留存下来的树木有防火能力,有散生的乔木或灌木,被称为热带稀树草原。植物热带草原
- 温带草原:分布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如美国中西部、阿根廷及东欧、中亚至蒙古的大草原。年雨量较少,约300-1000毫米,降雨量不足以使树林生长,但也不至于形成沙漠,主要植物以禾本科及菊科等草本植物为主,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植物温带草原
荒漠植被
- 分布于大陆内陆区或背风的山区等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蒸发强烈,气候干旱,温差大,风沙多,土地贫瘠,质地粗,强度盐渍化。植物种类贫乏,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生产量很低。植物具有各种适应干旱的特征,如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类型,具肉质茎或叶,茎叶被茸毛,大多数植物具发达根系。植物荒漠植被
草甸植被
- 形成于各气候带内土壤水分充足、地下水埋藏浅的区域,土壤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肥力高。由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植物种类组成特别丰富,草被浓密,季相变化多种多样,在水平分布上可分为成群结构和分散结构两类,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高位禾草层、低位禾草层、矮草层、近地面植物层、苔藓层。植物草甸植被
沼泽植被
- 分布在土壤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并有泥炭积累,或有机质开始碳化的生境中,通常出现在有积水的低地或者地形的低陷部位。主要由沼生植物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乔木和灌木。为适应水下缺氧环境,大多数沼泽植物发育了良好的通气组织。植物沼泽植被
水生植被
- 生长在水域环境中,由水生维管植物组成,分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固着浮叶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植物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特殊结构和生理特征,如叶片薄而柔软、根系不发达等。植物水生植被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