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花知识

玉米不结籽是什么原因

时间:2025-01-18作者:admin分类:养花知识浏览:26评论:0

玉米不结籽现象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原因复杂,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气候因素

玉米不结籽是什么原因

高温干旱 :在玉米抽雄散粉期,如果遇到连续高温干旱天气,温度常常超过 35℃,甚至达到 40℃以上,这会严重影响玉米花粉的活力。高温还会使玉米植株的水分蒸发过快,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玉米对养分的吸收和运输,进而导致玉米雌穗发育不良,无法正常受精结实。

阴雨天气 :在玉米花期,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会使花粉因吸收过多水分而膨胀破裂,失去活力。同时,阴雨天气会影响昆虫的活动,减少花粉的传播,使得雌穗上的花丝不能及时接受到花粉,从而造成玉米不结籽。

种植管理因素

种植密度过大 :部分农户为了追求高产量,过度密植,导致玉米植株间通风透光不良。玉米植株的叶片相互遮挡,无法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减少,影响玉米雌穗、雄穗的分化和发育,导致玉米花粉量减少、花粉活力降低,雌穗发育不良,最终出现不结籽的现象。

施肥不合理 :玉米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如果施肥量不足,会导致玉米植株生长瘦弱,叶片发黄,光合作用减弱,无法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能量和物质,影响玉米雌穗、雄穗的正常发育,导致玉米不结籽。另外,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会导致玉米植株营养失衡,造成玉米贪青晚熟,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结实,导致玉米不结籽。

浇水不及时 :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较大,如果在玉米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等关键生育时期,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例如,在玉米抽雄期,如果土壤缺水,会导致雄穗抽出困难,花粉量减少,花粉活力降低;同时,雌穗花丝抽出也会延迟,导致花期不遇,影响玉米的正常授粉结实,最终导致玉米不结籽。

病虫害因素

病害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严重时,会侵害玉米的叶片、茎秆、果穗等部位,导致叶片枯黄、坏死,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无法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有机物质。例如,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会逐渐扩大,形成梭形大斑,严重时病斑会相互连接,导致叶片枯黄、坏死,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玉米雌穗、雄穗的发育,导致玉米不结籽。

虫害 :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等害虫会对玉米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玉米螟以幼虫蛀食玉米的茎秆、雄穗、雌穗等部位,茎秆被蛀食后,会影响玉米植株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导致玉米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茎秆会折断,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蚜虫主要聚集在玉米的叶片、嫩茎、雄穗、雌穗等部位,吸食玉米植株的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卷曲,生长受阻。同时,蚜虫还会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红蜘蛛则在玉米叶片背面吸食汁液,被害叶片会出现黄白色斑点,随着危害加重,斑点会逐渐扩大,叶片会变为红褐色,最后干枯脱落,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导致玉米不结籽。

品种因素 :不同玉米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如果选择的玉米品种不适合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就会导致玉米生长发育不良,出现不结籽的现象。例如,一些生育期较长的玉米品种,在积温不足的地区种植,由于无法满足其对热量的需求,导致玉米不能正常成熟,雌穗上的籽粒灌浆不饱满,甚至出现空瘪粒,造成玉米不结籽。此外,如果玉米品种本身对某种病虫害的抗性较差,在该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年份,就容易受到侵害,导致玉米生长发育受阻,出现不结籽的情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