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的种植浮岛
以下是关于水生植物种植浮岛的详细介绍:
定义与作用
- 定义:水生植物种植浮岛,又称生态浮岛、人工浮床等,是一种利用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将高等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栽植到富营养化水域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的生物防治法。
- 作用
- 净化水质: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有效降解水中的cod、氮、磷含量,提高水体透明度,抑制藻类生长。
- 提升生态环境:浮岛上的植物增加了绿地面积,美化环境,为鸟、青蛙等提供栖息地,同时为微生物菌群、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繁衍和庇护场所,增加生物多样性。
- 生态修复:通常用于生态修复城市、农村的水体污染,也用于建设城市湿地景区等,通过收获植物的方法将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搬离水体,进一步改善水质。
类型
- 干式浮岛:植物与水不接触,可以栽培大型的木本、园艺植物,通过不同木本的组合,构成良好的鸟类生息场所,同时也美化了景观。
- 湿式浮岛:水和植物接触,大致分为四代技术。第一代主要以竹子、土工网搭建,造价低但效果差、寿命短、无法维护;第二代主要是泡沫或泡沫加金属固定件产品,造价低、制造工艺简单,但强度不足,金属泡沫容易分离,且泡沫本身属于白色污染,现今基本已无应用;第三代主要是PE产品,市面上以圆形产品为主,一般9-11个平方,有类似面包圈的浮体和分体的种植篮,克服了前两代的一些缺点,但产品质量不一;第四代则在材料和设计上更加先进和环保,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制作与安装
- 材料选择
- 浮岛主体材料:常见的有聚乙烯(PE)、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竹子、土工网等。其中,PE材料强度较高、耐老化;泡沫塑料质地轻、浮力大;竹子成本较低、环保可再生。
- 种植基质:可选用椰子树的纤维、鱼网之类的材料和土壤混合,但由于装入土壤会增加重量且促进水质恶化,现今多直接使用种植绵、陶粒或者其他培养基。
- 制作流程
- 浮岛搭建:根据设计要求,将所选的浮岛主体材料进行拼接、组装,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浮岛结构。例如,使用PE管拼接成圆形或方形的浮岛框架,或者将泡沫板切割成合适的尺寸并进行固定。
- 种植槽安装:在浮岛上设置种植槽或种植篮,用于放置种植基质和水生植物。种植槽可以是与浮岛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后期安装上去的,如使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的种植篮,固定在浮岛表面。
- 固定方式:常用的有重量式、锚固式、桩式等。重量式是通过在浮岛底部悬挂重物,如石块、混凝土块等,增加浮岛的重量,使其保持稳定;锚固式是将浮岛用绳索或锚链固定在岸边或水底的固定物上;桩式则是将木桩或钢管打入水底,将浮岛固定在桩上。为缓解因水位变动引起的浮岛间的相互碰撞,一般在浮岛本体和水下固定端之间设置一个小型的浮子。
植物选择
- 挺水植物:如美人蕉、芦苇、香蒲、茭白、水葱等,它们的根系发达,能深入水中吸收养分,同时植株高大,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 浮叶植物:睡莲、芡实、荇菜等浮叶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上,能有效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且花朵美丽,可增加景观美感。
- 沉水植物:狐尾藻、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生长在水下,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改善水体溶氧状况,同时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对净化水质起到重要作用。
维护与管理
- 植物管理: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清除病株、死株,对生长过密的植物进行疏苗,保证植物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在植物生长旺季,根据需要进行施肥,可采用叶面施肥或根部施肥的方式,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 浮岛结构检查:定期检查浮岛的结构是否稳定,连接件是否松动,浮岛材料是否有损坏等。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浮岛的正常使用。
- 水质监测:定期对水体的水质进行监测,了解水质的变化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浮岛的植物种类、密度或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水质净化效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