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兰老八种与新八种
蕙兰老八种和新八种是蕙兰中的传统名品,在兰花鉴赏和栽培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它们的详细介绍:
蕙兰老八种
- 程梅:清乾隆年间由江苏浒关程姓选出。叶姿半垂,叶幅宽阔,叶长可达50-60厘米,叶质厚硬,有光泽。花葶粗壮高大,高出叶面,着花通常在10朵以上。外三瓣短圆、紧边、肉厚,呈深绿色,捧瓣为半硬兜,如意舌,舌面有鲜艳的红点,花型雄伟,气势磅礴,是蕙兰梅瓣的典型代表。植物蕙兰程梅
- 大一品:清代乾隆时由浙江人胡少海选出,列为蕙兰“老八种”首位。叶质厚实,环垂叶态,富有光泽。花梗细圆,俗称“灯草梗”。花朵为明净的黄绿色,光洁圆整,绿苔大刘海舌,上缀淡红点,是绿蕙中荷形水仙的典型品种,被誉为荷形水仙之冠。植物蕙兰大一品
- 关顶:清乾隆时期,由江苏的浒关万和酒肆主人选出,故又名“万和”。叶姿和程梅类似,中阔叶形,周边叶子半垂。花茎粗壮,花朵排列紧密。外三瓣短圆、紧边、肉厚,呈梅瓣型,捧瓣厚、分窠,大圆舌,舌上点缀多个大红斑,花开平肩,气势恢宏,是蕙花梅门精品。植物蕙兰关顶
- 元字:叶形雄伟,边叶半垂,浓绿。花葶细长,高出叶面。外三瓣长脚圆头,紧边,瓣肉厚,捧瓣为半硬兜,小如意舌,舌面有红点,花色黄绿,是绿蕙中的佳品。植物蕙兰元字
- 老上海:清嘉庆年间,由上海李良宾选育,又名上海梅。新芽翠绿色,芽尖打扇点。叶姿半垂,叶架高,叶幅宽约1厘米,长45-55厘米,叶缘内裹呈“u”形,叶色翠绿有光泽。花葶细,高45厘米,出叶架,着花5-8朵,小花柄翠绿。外三瓣长脚、圆头、细收根,瓣质厚,副瓣初开紧边、平肩,数天后平边、飞肩。捧瓣为半合捧,小如意舌,舌尖起兜,两侧内卷,舌上红斑鲜艳。植物蕙兰老上海
- 老染字:又名“老阮字”,叶形较细,叶姿半垂。花葶细长,花色绿中带黄,外三瓣长脚圆头,紧边,捧瓣为半硬兜,如意舌,舌面有红点,花品端正,是赤蕙中转绿较好的一个品种。植物蕙兰老染字
- 潘绿:叶质厚,叶色深绿,叶姿半垂。花葶粗壮,绿色,着花较多。外三瓣阔大,长脚收根,紧边,瓣肉厚,呈绿色,捧瓣为半硬兜,如意舌,舌面有红点,花型端正,是绿蕙中的优良品种。植物蕙兰潘绿
- 荡字:清道光年间,由苏州至荡口的花船上选出。花杆、花柄、花色都是干净的绿色,秀丽异常。外三瓣紧边,五瓣分窠,瓣质厚糯,拱抱绽放,收根放角,瓣端急收尖,平肩。如意舌,舌面红彩斑块色彩鲜艳分布较为丰满。新叶斜立,老叶半垂,在蕙兰中属于叶型偏小比较秀气的株型。植物蕙兰荡字
蕙兰新八种
- 端梅:1913年由绍兴兰农钱阿禄在会稽山野生蕙兰中选出。外三瓣呈标准短圆形,紧边如精工雕琢,收根处形成独特“鲫鱼背”棱线,蚕蛾捧浑圆饱满,与如意舌构成“天圆地方”的古典构图,被文人誉为“兰中君子”。植物蕙兰端梅
- 老极品:清朝光绪辛丑年间(1901年)富阳下山,由浙江杭州公诚花园冯长金选出。叶长40-55厘米,宽1厘米左右,叶质厚,直立性强。花苞纯浅绿色,出土就裂开。花葶浅绿色有光泽,花杆粗壮挺拔,高40-50厘米,多花性,一般着花10朵以上。外三瓣圆头、紧边、瓣肉厚,长脚收根,分窠,半硬兜捧心,唇瓣为龙吞大舌,肩平,花色黄绿。植物蕙兰老极品
- 翠萼:出自浙江富阳山,由无锡荣文卿选出。外瓣质地厚如和田青玉,在阳光下呈现独特的“透骨绿”,五瓣完全分离,瓣缘锯齿状肌理被称为“龙鳞纹”,花朵小巧玲珑,始终翠绿,十分喜庆。植物蕙兰翠萼
- 庆华梅:又称为刘梅、老庆华,属绿蕙梅瓣传统名品,于民国元年由杭州九峰阁的吴恩元选育。该品种对积温要求严苛,花期较常规蕙兰晚10-15天,无锡兰农据此发展出“庆华开,插秧始”的物候农谚。观音捧的出现标志着捧瓣从功能性器官向审美载体的转变,其弧度精确契合黄金分割比例。植物蕙兰庆华梅
- 江南新极品:1915年出自浙江富阳。花形与蕙兰老极品相似,花品堪比老极品,风韵气色甚佳,染色体组呈现罕见的四倍体特征(2n=80),为当代兰花的抗病育种提供关键种质资源。植物蕙兰江南新极品
- 崔梅:20世纪30年代由杭州崔怡庭选出。龙吞舌中部隆起如剑脊,与向外翻卷的副瓣形成张力结构,花莛常高达60厘米却无倾侧,这种抗倒伏性源自其厚壁细胞的特殊排列。植物蕙兰崔梅
- 楼梅:清朝光绪中年由绍兴楼姓者选出。叶片柔软,叶姿半垂与弯垂相混,叶型秀逸,猫耳捧前端微翘,与向后翻卷的大铺舌形成动态平衡,竹叶瓣基部收窄,瓣尖却舒展如鹤翼,暗合道家“收放自如”的哲学。植物蕙兰楼梅
- 荣梅:清宣统元年(1912年)由无锡荣文卿选出。叶姿半垂,叶宽0.8厘米,叶长35-40厘米左右,叶质厚,叶沟较深。初开时苞衣呈绛紫色,随花期推进逐渐褪为翠绿,形成“紫气东来”的祥瑞意象,外三瓣长脚圆头,捧瓣分窠,半硬捧,小如意舌,花色翠绿。植物蕙兰荣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