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好听的植物名字
以下是一些古代好听的植物名字:
花类
- 琼花:以其洁白如玉、美若琼瑶而得名,被视为珍贵、美丽的象征。在古代诗词中常被提及,如“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描绘出琼花的绝世之美。
- 荼蘼:又名酴醾、佛见笑等,古人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有“开到荼蘼花事了”的说法,给人一种凄美、落寞又带着神秘的感觉。
- 木槿:也叫朝开暮落花,《诗经》中就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的诗句,“舜华”指的就是木槿花,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可见其在古人心中是美好、温柔的象征。
- 鸢尾:在古代又称乌园、乌鸢等,因其花形酷似鸢鸟的尾巴而得名,姿态优雅,色彩绚丽,常给人一种灵动、飘逸的美感。
- 玉簪:因其花朵形状似簪子,洁白如玉,故而得名。它常被用来比喻清新脱俗的女子,如“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草类
- 忘忧草:即萱草,代表忘忧、疗愁,古人常以萱草寄托对亲人的思念,缓解忧愁,如“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富有浓浓的亲情和人文关怀。
- 白芷:《楚辞》中多次提及白芷,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用白芷等香草来比喻自己的美好品德,使其具有了高洁、芬芳的象征意义。
- 蘼芜:是一种香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与离别、思念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蘼芜成为了引发情感共鸣的重要意象。
- 杜若:常出现在古文中,被视为一种高雅、美好的香草,象征着纯洁和美好。屈原的作品中也多有提及,如“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给人一种诗意的浪漫情怀。
- 苜蓿:原产西域,传入中原后在古代诗词中也有出现,如“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带着一种异域的风情和历史的厚重感。
树木类
- 扶桑:传说中太阳栖息的神树,具有神秘、神圣的色彩,在古代文化中是一种代表光明和希望的神木,如“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 青桐:即梧桐树,古人认为凤凰非梧桐不栖,使其具有了高贵、祥瑞的象征意义,常出现在诗词中,如“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也给人一种忠贞的感觉。
- 银杏:古称鸭脚、公孙树等,寿命极长,有“植物活化石”之称。银杏叶形独特,如一把把小扇子,在古代诗词中也有描绘,如“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充满了自然的意趣和对时光的感慨。
- 楸树:在古代有“木王”之称,树形优美,高大挺拔。古人常将楸树种植在庭院、寺庙等地,如“楸树高花欲插天,暖风迟日共茫然”,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
- 檀木:包括紫檀、檀香等多种,檀木质地坚硬,香气清幽,在古代常被用于制作器具、香料等,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如“红罗复帐金流苏,华灯九枝悬鲤鱼。丽人映月开铜铺,春水滴酒猩猩沽。重一箧,香十斛,象牙为扉楠为屋。白玉齿边流,黄金掌内翻。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丁男夜行候消息,女含娇开玉房。紫罗屏风挂烛照,珠翠丁冬摇复鸣。上客留断缨,残蛾斗双翠。”中就体现了檀木相关物品的华贵。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