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养殖和种植方法
蓝莓的养殖和种植方法涉及到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介绍:
园地选择与准备
- 土壤要求:蓝莓适宜生长在pH值4.0-5.5,呈酸性的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5%以上,疏松、透气、排水良好。
- 地形与光照:选择地势平坦或缓坡地带,坡度不宜超过15度,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但在夏季高温时部分品种需要适当遮荫。
- 土壤改良:如果土壤不符合蓝莓生长要求,需要进行改良。可在种植前一年,在土壤中添加硫磺粉来降低pH值,添加锯末、松针、泥炭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目的选择合适的品种。一般高丛蓝莓适宜在温带地区种植,如美登、芬蒂等品种;矮丛蓝莓更耐寒,适合在寒带地区种植,如北陆、北蓝等品种;兔眼蓝莓则适合在亚热带地区种植,如灿烂、粉蓝等品种。
苗木定植
- 定植时间:春季和秋季都可进行定植,但以秋季定植为佳,此时苗木根系恢复快,成活率高。
- 定植密度:高丛蓝莓株行距一般为1.2-1.5米×2-3米;矮丛蓝莓株行距为0.5-1米×1-1.5米;兔眼蓝莓株行距为1.5-2米×2.5-3米。
- 定植方法:定植穴深度和直径一般为30-40厘米,将苗木放入定植穴中,使根系舒展,然后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
土肥水管理
- 土壤管理:经常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与蓝莓争夺养分和水分。也可采用覆盖法,在植株周围覆盖5-10厘米厚的锯末、松针等,可保持土壤湿度、调节土温、增加土壤有机质。
- 施肥管理:蓝莓对肥料的需求相对较少,过量施肥易造成肥害。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化肥,一般在春季萌芽前和果实膨大期各施一次肥,可选用硫酸钾型复合肥,每株用量100-200克。
- 水分管理:蓝莓根系浅,喜湿润,不耐旱也不耐涝。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一般每周需浇水2-3次,具体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调整。夏季高温干旱时,增加浇水次数;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涝。
整形修剪
- 幼树修剪:以去花芽为主,目的是扩大树冠,增加枝量。定植后第1-2年,疏除弱小枝条;第3年,疏除树冠内的细弱枝、过密枝,保留强壮枝条,促进树冠形成。
- 成年树修剪:主要是控制树高,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调节结果与生长的平衡。疏除枯枝、病枝、过密枝、交叉枝等,对结果3年以上的枝条进行回缩更新,促进新梢生长。
- 老树更新:对于树龄较大、生长势衰弱的蓝莓树,可在冬季将地上部分全部锯除,使其重新萌发新枝,进行树体更新。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蓝莓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根腐病等。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保持果园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在病害发生初期,可选用相应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如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 虫害防治:蓝莓的主要虫害有蚜虫、果蝇、介壳虫等。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悬挂糖醋液诱捕果蝇,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在虫害发生严重时,可选用低毒、高效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
采收
蓝莓果实成熟一般在6-8月,当果实由绿色变为蓝黑色,且果蒂处略带白色时,表明果实成熟可采收。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实。可采用人工采收或机械采收,人工采收适用于鲜食蓝莓,机械采收适用于加工用蓝莓。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