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发芽的四个过程
种子发芽一般可分为吸胀、萌动、发芽和幼苗形成四个过程,以下是具体介绍:
- 吸胀
- 过程描述:吸胀是种子萌发的起始阶段。种子成熟后会处于休眠状态,当种子与水分接触时,由于种子内的亲水性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对水分子具有强大的吸附力,水分子会迅速进入种子内部,使种子体积迅速增大。一般来说,豆类种子吸胀后体积可增大1倍以上。
- 生理变化:在吸胀过程中,种子中的各种酶和激素等物质也开始被激活,为后续的生理活动做准备。同时,种子的新陈代谢也逐渐增强,呼吸作用开始加快,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
- 萌动
- 过程描述:种子在吸胀后,随着水分的不断吸收和代谢活动的增强,胚细胞开始分裂和生长。当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时,标志着种子进入萌动阶段。不同种子萌动所需的时间不同,有些蔬菜种子在适宜条件下2-3天就可萌动,而一些木本植物的种子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
- 生理变化:此阶段种子内部的生理变化更为剧烈,细胞分裂和伸长需要大量的能量和物质供应。种子会通过水解作用将储存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被细胞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为胚的生长提供营养。
- 发芽
- 过程描述:种子萌动后,胚根继续生长,同时胚芽也开始生长并突破种皮,向上生长形成地上部分的茎和叶。当胚根达到一定长度(一般为种子长度的2倍左右),胚芽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时,种子就进入了发芽阶段。
- 生理变化:在发芽阶段,种子内部的激素平衡发生变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的含量增加,促进了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同时,光合作用开始逐渐增强,幼苗开始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自身的生长提供能量和物质。
- 幼苗形成
- 过程描述:随着胚根和胚芽的进一步生长,幼苗的根系不断向土壤深处和四周扩展,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地上部分的茎、叶也不断生长和发育,形成具有完整根系和地上部分的幼苗。在这个阶段,幼苗的形态和结构逐渐完善,能够独立进行光合作用和吸收营养物质,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 生理变化:幼苗形成后,其生理功能逐渐完善,根系的吸收能力和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能力都不断增强。同时,幼苗开始合成和积累各种有机物质,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植株的进一步生长和发育奠定基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