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的特点和特征
蝴蝶兰具有多方面独特的特点和特征,以下是详细介绍:
形态特征
- 茎:茎较短,通常被叶鞘所包裹,不明显。
- 叶:叶片稍肉质,多为革质,常3-4枚或更多,呈椭圆形、长圆形或镰刀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3-6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有时歪斜,具短而宽的鞘,上面绿色,背面紫色。植物蝴蝶兰
- 花
- 花序:花序侧生于茎基部,不分枝或有时分枝,长达50厘米,花序轴紫绿色,常具由基部向顶端逐朵开放的花。
- 花型:花朵构造复杂,由三枚花瓣化的萼片、两枚花瓣和一枚特化形成的唇瓣构成。中萼片近椭圆形,先端钝,基部稍收狭,具网状脉;侧萼片歪卵形,先端钝,基部收狭并贴生在蕊柱足上,具网状脉;花瓣菱状圆形,先端圆形,基部收狭呈短爪,具网状脉;唇瓣3裂,基部具长爪,侧裂片直立,倒卵形,先端锐尖或圆形,基部收狭,具细条纹或红色斑点,中裂片似菱形,先端渐狭并具2条卷须,基部楔形。
- 花色:丰富多样,有纯白、斑点白、淡粉、深粉、金黄、柠檬黄、鲜红、玫瑰红、淡紫、深紫及多色混合等杂交品种。
- 根:为着生根,白色,呈圆柱型,皮层多肉,不定根生于基部及植株低节位,具有吸收空气中养分、水分以及生长和光合作用的作用。
- 果实与种子:果实为蒴果,长卵圆形,具三棱或六棱,内有3枚果瓣。种子只具有胚和种皮,无胚乳,极微小纤细,呈粉末状,大量的种子着生于侧膜胎座上。
生长习性特征
- 温度:性喜热,不耐寒,适合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一般较适合的生长温度在25-30摄氏度(白天),夜间为24-25摄氏度,冬季温度不低于15℃,15℃以下植株会休眠停止生长,低于5℃植株会死亡。
- 光照:喜欢散射光,忌强光直射,需要良好的光照条件来进行光合作用,但过强的光照会对其造成伤害。
- 湿度:喜好通风良好、潮湿的空气和湿润温暖的环境,相对湿度在60%-80%为宜,过高的湿度容易造成病害的流行,过低的湿度不利于其生长。
- 土壤:宜在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树皮块、苔藓等基质中种植,忌积水,不适合生长在黏重、排水不畅的土壤中。
繁殖特征
- 自然繁殖:兰科植物的自然繁殖系统是以异交为主,是典型的虫媒花,通过其特异的花部构造来适应昆虫传粉。
- 人工繁殖:常见的有人工分株繁殖和组培繁殖。分株繁殖一般在开花后的春季进行,将生长健壮的植株从盆中取出,用消毒过的剪刀将根系分为数个部分,每个部分至少含有一个芽眼,分别种植到新的盆中。组培繁殖则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大量的蝴蝶兰幼苗。
观赏与文化特征
- 观赏价值:蝴蝶兰花形奇特、花朵艳丽娇俏,花瓣形似蝴蝶飞舞,轻盈飘逸,赏花期较长,素有“洋兰皇后”的美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用于布置客厅、书房、兰花专类园等,也可作切花、新娘捧花、贵宾胸花、花篮插花的高档素材。
- 文化寓意:在中国文化中,不同颜色的蝴蝶兰寓意各异,白色象征纯洁的爱情和珍贵的友谊,红色代表仕途顺畅和幸福美满,黄色寓意事业发达、生意兴隆,粉色则是爱情甜蜜的象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