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地亚红豆杉的种植
曼地亚红豆杉的种植需要从选种、育苗、选地整地、移栽定植、抚育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以下是详细的种植方法:
繁殖育苗
- 播种繁殖
- 采种:每年8-9月份,当曼地亚红豆杉果实成熟时,采集果实并搓去红色肉质的假种皮,用水洗净后混以湿沙贮藏。
- 种子处理:曼地亚红豆杉种子有休眠特性,可将种子在粗沙地上摩擦,使其种壳磨薄,增强透水、透气性。
- 播前变温处理:将经处理过种壳的种子混沙贮藏在-3℃的条件下1个月,打破胚轴休眠,冬春播种后,约2个月气温升至25℃以上时,种子可萌发出土。
- 播种方法:幼苗出土后要用透光度为15%-20%的遮荫网覆盖,以防日灼。同时要勤除草,并喷施清粪水或低浓度的尿素液催苗,1年以后实生苗可移栽种植。
- 扦插繁殖
- 插穗选择:扦插季节可在春秋季进行,春季选取在母株萌芽前的2-3月份,秋季则在半木质化的9月份为宜。选用3-5年生优良无性系曼地亚红豆杉母树采集靠近主干的当年生枝条,或基部萌发2年生已经木质化的枝条作插穗,直径要求在0.3厘米以上。
- 剪切要求:在清晨或傍晚剪材、平剪,剪切面平整,不伤芽、不破损、不开裂。插条长8-10厘米,插条基部1/3部分的针叶剪除。
- 穗条处理:扦插可按50条捆成一小捆,并成捆浸泡在800倍的多菌灵液体中消毒处理泡5小时。扦插前再在1000ppm的ABT6号生根粉液中浸泡基部作诱根处理,浸泡深度3厘米,时间5小时。
- 扦插方法:扦插前用水淋透插床,插床及周围用800倍的多菌灵液消毒。扦插前一天用0.5%的高锰酸钾液消毒,扦插时用木棍插孔,把插条直插于孔内,插入基质深度3厘米左右,插条间距5厘米×10厘米。插后用手把基质压实,使插条与基质接触紧密,并及时浇透水。
- 插后管理:主要做好保湿和施肥工作。采用喷雾保湿,使插条叶面有细珠而不滴水,手摸有湿润感,手捏基质不成团,湿度保持在80%-90%。当插穗从开始长新根至新根由乳白色变为红褐色时,适当喷施叶面肥,可交替喷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水液肥,每7-10天1次,亦可结合喷雾施肥。当80%穗条长根或插条发新芽时,可施易溶氮20%、磷8%、钾20%的混合物,并逐步加大浓度,每10天1次。
选地整地
- 选地:选择海拔460-2000米,气候温和、空气湿度较大的地方。在适宜海拔的气候条件下,相对湿度不低于80%。最好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力条件较好的酸性沙质壤土,坡向以阴坡和半阴坡的地块为宜,亦可选择交通方便,排水条件好的山地或坡地。
- 整地:整地方式采用带状整地、开撩壕沟或者全垦。地势平缓的完整地块采用机械翻挖全垦,深度30厘米,挖穴规格为长、宽、深20厘米×20厘米×25厘米;坡度较大的荒坡、荒地采用带状或开撩壕沟整地,撩壕沟宽50厘米,深50厘米。
移栽定植
- 造林密度:在坡度小的平缓地带起初采用30厘米×100厘米的株行距,到第3年以后,可采取间隔利用1株,此时保留下的株距为60厘米。
- 定植前施基肥:在苗木定植前1个月,在打好的定植穴内施下基肥,以施农家肥为主,每穴1.5千克。基肥与表土拌匀后填入穴内,填土高于地面,等到栽苗前再挖开。
- 栽植方法:挖开已回填的沟穴,把苗木植于穴中央、扶正。回填土10-15厘米,提苗,使苗根舒展,避免盘根,用手扶稳苗木中下部,栽植深度至苗木根颈部,用脚踩实。浇足定根水。栽植后要注意观察苗木生长状况,适时补苗,经过补苗以后的成活率应该达到90%以上。
抚育管理
- 适时施肥:从苗木定植2个月以后开始施肥,每年施肥2次,连续施3年。春季以施氮肥促进枝条生长为主,8月初施用磷、钾肥,促进新梢的木质化和根系的生长。头一年每株施尿素20克、磷钾复合肥30克,第2年、第3年每株施尿素分别增至30克、50克,磷钾复合肥50克。施肥时间选择在雨天前,开浅沟施放,并盖土。
- 松土除草:雨后可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及时中耕除草,间种农作物的则以耕代抚,清除林地杂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每年5-6月和8-9月各挖垦1次,抚育时对苗木培土和扩穴,以促进根系的生长。
- 病虫害防治:曼地亚红豆杉病虫害危害不多,防治的总原则是预防为主。每年4-5月预防性施用敌杀死或菊酯类农药,4月末至5月初每10天1次,连续施多菌灵液或敌克松以预防病虫害发生,若已发生病虫害则要及时针对性防治。发现散白蚁在4-6月危害树干基部,可用灭蚁散撒在行间预防。施用农药要注意人、畜、苗的安全,染病的死株要及时清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