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修剪的方法
园林植物修剪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剪方法:
截干
- 定义:将树木的主干或较大的主枝截断。
- 作用:常用于一些需要更新复壮的树木,如衰老的行道树等,可刺激树木重新萌发新枝,培养新的树冠,也可用于控制树木高度,使其适应特定空间需求。
- 操作要点:截干的位置要根据树木的种类和生长情况确定,一般在主干或主枝的适当部位,切口要平整,并用伤口涂抹剂等进行处理,防止病虫害侵入和水分散失。
疏剪
- 定义:将枝条从基部剪除。
- 作用:主要是为了改善树冠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可以调节树木的生长势,使保留的枝条生长更加健壮,还能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开花结果。
- 操作要点:疏剪时要从枝条基部剪掉,不留残桩,剪口要平滑。疏剪的对象主要是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枯枝、病虫害枝等。
短截
- 定义:将一年生枝条剪去一部分。
- 作用:根据短截的程度不同,作用也有所差异。轻短截可以刺激枝条下部的芽萌发,增加分枝量;中短截能促进新梢的生长,使枝条生长健壮;重短截则主要用于控制强枝的生长,促进弱枝复壮。
- 操作要点:短截时要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和修剪目的确定短截的程度,一般在芽的上方0.5-1厘米处斜剪,剪口向芽的反方向倾斜,呈45度左右。
回缩
- 定义:将多年生枝条剪去一部分。
- 作用:常用于更新复壮,能使老树或老枝恢复生机,促进新梢的生长和树冠的更新,也可用于调整树冠的大小和形状,控制树木的生长范围。
- 操作要点:回缩的部位要选择得当,一般在有生长健壮的侧枝或芽的上方进行修剪,剪口要平滑,修剪后要加强对树木的养护管理。
抹芽与除蘖
- 定义:抹芽是指在树木发芽后,将不需要的芽抹去;除蘖是指除去树木基部或树干上萌发的蘖芽。
- 作用:减少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给保留的枝条和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同时保持树木的良好形态。
- 操作要点:抹芽和除蘖要及时,在芽或蘖芽还比较小的时候进行,用手或剪刀将其除去,注意不要损伤树木的枝干。
摘心与剪梢
- 定义:摘心是指摘除新梢顶端的幼嫩部分;剪梢是指剪去新梢的一部分。
- 作用:抑制新梢的生长,促进侧芽的萌发和侧枝的生长,使树冠更加丰满,也能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结果率。
- 操作要点:摘心一般在新梢生长到一定长度时进行,用手指或剪刀摘除顶端部分;剪梢的程度要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和修剪目的确定,一般剪去新梢的1/3-1/2。
扭梢与拿枝
- 定义:扭梢是将生长过旺的新梢扭曲,使其生长势减弱;拿枝是用手对枝条进行弯曲、揉压等操作,使枝条木质部受到轻微损伤。
- 作用:扭梢和拿枝主要是为了缓和枝条的生长势,促进花芽分化,改变枝条的生长方向,调整树冠结构。
- 操作要点:扭梢一般在新梢半木质化时进行,用手将新梢基部扭转180度左右;拿枝要从枝条基部开始,逐渐向梢端进行,动作要轻柔,避免枝条折断。
刻伤
- 定义:在枝条的芽或枝的上方或下方用刀刻伤皮层。
- 作用:在芽或枝的上方刻伤,可阻碍养分向上运输,促进刻伤处下方的芽萌发和生长;在芽或枝的下方刻伤,可阻碍养分向下运输,使枝条生长势增强。
- 操作要点:刻伤的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宜,刻伤的宽度和长度要根据枝条的粗细和需要调节的生长势来确定,一般宽度为0.5-1厘米,长度为枝条周长的1/3-1/2。
屈枝
- 定义:将枝条弯曲成各种形状。
- 作用:主要用于园林造型,可根据设计要求将枝条弯曲成不同的形状,如圆形、弧形、S形等,增加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
- 操作要点:屈枝一般在枝条比较柔软时进行,可使用铅丝、绳子等工具进行绑扎固定,注意不要损伤枝条的皮层,随着枝条的生长,要及时调整绑扎的力度和位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