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故事背景介绍
萱草花相关故事背景丰富,涵盖传说故事、文学历史、现代影视等方面,具体如下:
传说故事背景
相传古代有一位孝子名叫黄季轩,因为思念去世的母亲,常常在母亲坟前种植萱草花,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从此,萱草花在民间逐渐衍变为感恩亲人、诉说孝心的象征。
文学历史背景
- 《诗经》时期:萱草花在我国的文化记载可追溯到《诗经?卫风?伯兮》中的“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诗经疏》也提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古时候,游子远行前会在北堂(母亲居住之处)前后栽种萱草,希望能减少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忘却烦忧,所以古人用“萱堂”代指母亲,“北堂树萱”也就成为了母子之情的象征。
- 唐宋时期:众多诗人以萱草入诗来表达母爱等情感。如孟郊的“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借萱草抒发了游子与母亲间的思念。宋人家铉翁的《萱草篇》“诗人美萱草,盖谓忧可忘。人子惜此花,植之盈北堂”,也是借萱草歌颂母爱。
- 元明时期:除诗歌外,绘画领域也常以萱草为题材表达对母亲的情感。元代画家钱选使用萱草、蜀葵等意象来表现忠孝。明代宫廷画家李在的《萱花图》、徐渭为给“沈太君”祝寿创作的《柏萱图》、唐寅的《萱草图》等,均以萱草代指母亲,表达美好祝愿。
现代影视背景
在2021年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萱草花》作为主题曲,以其悠扬舒缓的旋律和温情脉脉的歌词,勾勒出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也吐露了贾玲对母亲李焕英的思念之情。电影改编自贾玲与母亲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贾晓玲意外穿越回八十年代与年轻妈妈李焕英相遇的故事。在影片中,萱草花成为了连接贾玲与母亲情感的重要纽带,让许多观众深刻感受到了萱草花所代表的母爱内涵,也使萱草花作为“母亲花”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