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植物种子萌发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吸胀
- 种子浸于水中或落到潮湿的土壤中后,其内的亲水性物质便吸引水分子,使种子体积迅速增大(有时可增大1倍以上)。吸胀开始时吸水较快,以后逐渐减慢。
- 吸胀的结果是种皮变软或破裂,种皮对气体等的通透性增加,萌发开始。
水合与酶的活化
- 种子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发生水合,原生质从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
- 各种酶开始活化,呼吸和代谢作用急剧增强。如大麦种子吸胀后,胚首先释放赤霉素并转移至糊粉层,在此诱导水解酶(α-淀粉酶、蛋白酶等)的合成。
细胞分裂和增大
- 细胞分裂和增大时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种子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此时,贮藏的营养物质开始大量消耗。
- 胚根和胚芽中的细胞开始分裂、生长,胚根、胚芽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和幼芽。一般情况下,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因为只有胚根先突破种皮,才能更好地固定植物,并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为后续的生长提供保障。
胚突破种皮
- 当胚生长到一定程度,种皮就会被突破。胚根先伸出种皮,接着胚轴和胚芽也相继伸出。
- 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时,胚根、胚芽伸出的速度和形态有所不同。例如豆类种子,胚根伸出后会迅速生长,形成主根,而玉米等单子叶植物,胚根伸出后还会很快长出侧根等。
长成幼苗
- 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 子叶出土或留土,出土的子叶会变绿,进行光合作用,留土的子叶则在土壤中逐渐退化。至此,种子萌发过程完成,幼苗形成,开始独立进行自养生长。
种子萌发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种子自身的休眠特性、胚的完整性、温度、水分、氧气和光照等。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顺利萌发成健康的幼苗。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