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籽怎么种植方法
洋葱籽的种植方法如下:
播种时间
洋葱喜欢冷凉的气候,一般在秋季播种,具体时间因地区而异。在华北地区,多在9月上旬播种;在长江流域,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
苗床准备
- 选择苗床: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作为苗床。
-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10-15天,将苗床土壤深翻20-25厘米,使土壤疏松透气。然后每亩施入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为防止病虫害,可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5千克,拌细土20-30千克,均匀撒在苗床上,进行土壤消毒。
- 做畦:将苗床整成宽1.2-1.5米、长10-20米的畦,畦面要平整,畦埂要坚实。
种子处理
- 选种:选择当年采收的、饱满、无病虫害的洋葱种子。
- 浸种:在播种前,将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不断搅拌,保持水温15-20分钟,待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3-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
- 催芽:将浸好的种子捞出,用湿布包好,放在15-20℃的环境下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1-2次,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播种
- 播种量:一般每亩苗床播种量为4-5千克,可培育出30-40万株幼苗。
- 播种方法:先在畦面上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畦面上,然后覆盖一层0.5-1厘米厚的细土。为了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可在畦面上覆盖一层地膜或遮阳网。
苗期管理
- 温度管理:洋葱幼苗出土前,要保持苗床温度在15-20℃,以利于种子发芽出土。幼苗出土后,要适当降低温度,白天保持在12-15℃,夜间保持在5-8℃,防止幼苗徒长。
- 水分管理:洋葱幼苗生长期间,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一般在幼苗出土前,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种子发芽出土。幼苗出土后,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一般每隔5-7天浇一次水。
- 间苗定苗:当洋葱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将过密、瘦弱的幼苗拔掉,使幼苗分布均匀。间苗后,要及时浇水,以促进幼苗生长。当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要进行定苗,株距一般为5-6厘米。
- 施肥管理:洋葱幼苗生长期间,要根据幼苗生长情况及时施肥。一般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每亩施入尿素10-15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在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每亩施入复合肥15-20千克,以提高幼苗的抗寒能力。
定植
- 定植时间:洋葱幼苗长到4-5片真叶、株高15-20厘米、茎粗0.6-0.8厘米时,即可进行定植。一般在11月上中旬,土壤封冻前进行定植。
- 定植方法:在定植前,要将苗床浇透水,使幼苗根系充分吸水,然后将幼苗挖出,抖掉根部的泥土,按照行距15-20厘米、株距10-15厘米的规格进行定植。定植时,要将幼苗的根部垂直放入定植穴中,然后覆土压实,使幼苗的根部与土壤紧密结合。
田间管理
- 施肥管理:洋葱定植后,要根据洋葱生长情况及时施肥。一般在定植后15-20天,每亩施入尿素10-15千克,以促进洋葱幼苗生长。在洋葱鳞茎膨大期,每亩施入复合肥20-30千克,以促进鳞茎膨大。
- 水分管理:洋葱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一般在洋葱定植后,要浇一次定根水,以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在洋葱鳞茎膨大期,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一般每隔7-10天浇一次水。
- 中耕除草:洋葱生长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防止杂草与洋葱争夺养分和水分。一般在洋葱定植后,要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隔10-15天进行一次中耕除草。
- 病虫害防治:洋葱常见的病虫害有霜霉病、紫斑病、葱蓟马、地蛆等。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等。在病虫害发生初期,要及时喷施农药进行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霜霉病和紫斑病;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等防治葱蓟马和地蛆。
收获
当洋葱植株下部的叶片开始变黄、倒伏,鳞茎外皮干燥时,即可进行收获。收获时,要选择晴天,将洋葱整株拔出,然后将洋葱放在田间晾晒2-3天,使洋葱鳞茎外皮干燥,便于贮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友南绿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